我们常说,品格比知识更重要。
这一点,在享誉世界的中国主厨江振诚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看过他的故事,你就会明白,热情和毅力,才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关键。
江振诚,1976年出生在台湾,这位只有职专学历的厨师——
20岁,成为五星级饭店的副主厨。
25岁,成为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Le Jardin des Sens的执行主厨,管理8家海外分店。
30岁,被Discovery评为“亚洲10大青年主厨”,被《时代》杂志两度评为“印度洋上最伟大的厨师”。
35岁,提出自己的料理理论——八角哲学,在新加坡创办自己的餐厅Restaurant ANDRÉ,连续4年获评有“饮食界奥斯卡”之称的全球、亚洲50最佳餐厅;。江振诚本人,则被新加坡政府列为“来新加坡的44个理由”之一。
2016年,40岁的江振诚,已经在法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办了6家餐厅,其中3家入选亚洲50最佳餐厅;Restaurant ANDRÉ则以亚洲第3、全球第32的名次获评米其林二星。
上学时名次倒数的江振诚,现在会讲英、法、西、泰、日五国语言,还自学了粤语,对摄影、绘画也已经颇有造诣,被称为料理界的艺术家,更被视为和李安一样的“台湾之光”。
这份辉煌履历的背后,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哪些又是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江振诚在台北的士林夜市旁边长大,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个普普通通、没啥出众的孩子。父母对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期望,只希望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做了又后悔、抱怨。
江振诚的爸爸从事纺织业,妈妈烧得一手好菜,后来到东京的中华料理餐厅做厨师,但父母都没有子承父业的想法,反而教导三个孩子要有自己的追求。
所以,大女儿做了设计师,二儿子当了演员,小儿子江振诚则成了厨师。三个孩子三个样,站在一起都看不出是姐弟。
小时候,江振诚成绩落后,但家里不苛责,他自己也能正确看待。常去吃“阿宗面线”的他,听大家说老板是开着奔驰来卖面的,就有所领悟:“人不用什么都会,会一样就好,所以我不管学校成绩,只挑我觉得需要的东西去努力,专精做到最好。”
高中联考时,江振诚以全校倒数第五的成绩进入淡水商工餐饮科,并开始早出晚归在餐厅打工。
当时,他把全部薪水都用来买英、法、日文的原文菜谱,对着字典,一边学料理一边学外文。江振诚说,所有资料加起来,从地板能垒到天花板,但他每一本、每一章都看过。
为了赚钱买好刀,身高188的江振诚还兼职做模特,没人想得到,这位镜头前酷酷的小帅哥,旁边的背包里全是刀。
16岁毕业后,江振诚进入亚都饭店工作。为了积累经验、快速学习,他下午和晚上在法餐厅上班,早上去点心房见习,每天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一天当成两天用”。
每次师傅叫他10点到,他一定8点来,别人不爱干的活,洗冰箱、擦地板……他都干得又快又好,然后就可以跟在师傅身边,自告奋勇帮忙兼学习。
因为努力又好学,20岁的江振诚被西华饭店的法国总主厨力排众议,拔擢为法式餐厅的主厨。
底下的年长同事当然不服,各种刁难,一下子个个都变得什么也不会做了,江振诚的应对方法是:“你不想做,我来做;你不会做,我做给你看!”宁肯少睡也要做得更好。
回忆这些岁月,江振诚不以为苦——当你认为自己在吃苦,就代表你对这事没有了passion(热情)。
当上主厨后,最让江振诚焦虑的是“看不到未来”:别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他20岁就实现了,以后……该怎么发展呢?
于是,他先后邀请了两组法国名厨来台湾交流。
第一位名厨Alain Ducasse派头极大,不但坐专机,还要求所有食材,包括水都要从法国空运。
第二组是米其林三星级主厨——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兄弟俩,这对双胞胎不但自己轻车简从,用的食材也都是从台北市场上挑出来的,再设计成适合的法餐。
江振诚于是顿悟:无中生有,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一个成功的厨师,并不需要什么梦幻食材,而是能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米其林等级的料理。
▲ 双胞胎主厨
跟着双胞胎的10天,江振诚每天都因为学到了新东西而喜不自胜、双眼发亮,这也引起了双胞胎主厨的兴趣。于是,返法前夕,他们邀请江振诚去自己的餐厅工作,江振诚没有一丝犹豫,当即答应。
然后,江振诚卖了摩托车,取出所有存款,又跟小姨借了钱,抛掉曾经的光环,只身来到法国,从头开始。
米其林三星餐厅里有来自欧洲各地的精英厨师,一句法语听不懂的江振诚一开始只能洗餐具、倒垃圾、削土豆,连炉子都摸不到,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半夜2点,还没有薪水。
江振诚就安慰自己:你看,整个餐厅的刀叉都是我擦洗,要是没有这个环节,整个三星级餐厅也别想开门做生意了,所以我很重要!
慢慢地,他发现,削一天、削一个月和削一年的土豆截然不同,当你对一件事熟到不能再熟,遇到状况才能想到解决方法。直到现在,随便拿起一个土豆,掂一掂,看一看,江振诚就知道,它水分如何,是如何储存的,适合做土豆泥还是配沙拉。
反复练习的过程,让江振诚进入了料理的更深层次,越做越着迷,那感觉就像在练一门高深武功。
一年后,江振诚成了厨房里第一个领薪水的亚洲人。25岁时,他成了执行主厨,带领35个法国厨师负责设计菜品、训练人员,以及在全球开店。
30岁生日的第二天,江振诚递出辞呈,再度清零,离开法国,来到了度假胜地塞舌尔群岛,担任岛上顶级度假饭店Maia的行政主厨。期间,他两度被《时代》杂志评为“印度洋上最伟大的厨师”。
此后,停不下来的江振诚又跑到新加坡,接掌瑞士史丹福酒店的法国餐厅,这是他第一次经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餐厅。只用了一年半,江振诚就让这家餐厅跻身全球前50。
收到获奖通知那一刻,江振诚的反应是——再次归零自己,放弃管理200人的职位,辞职创办属于自己的餐厅。
江振诚说,自己就是那种不怕死的人。
也许动画片《料理鼠王》里那句台词是对的:“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
人人都能做饭,但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做出伟大的料理。
▲ 江振在台湾的餐厅RAW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江振诚说,成绩不好反而促使他从很早就一直思考:自己是谁?为何而活?擅长什么?要做什么?
“当时我想,有没有哪一件事情,我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有,我就专攻那件事。”
▲ 江振诚的著作《初心》
从小江振诚就深知,自己的资质并不出众,能做的有限,所以,发挥优势、聚焦一处、做到最好,一直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对待食材的态度,更是他做料理和餐厅的精髓。
35岁那年,江振诚提出了“八角哲学”的料理概念,并在新加坡创办了自己的餐厅Restaurant ANDRÉ,餐厅由江振诚亲自设计,摆满了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所谓八角哲学,并不强调食材的珍贵稀有,反而追求菜品的深度,力图找到每个食材的特性和最佳的呈现方式,是一种追寻原味之美的极致料理,“精致与粗犷并存,细小到每一个感官都被满足。”
所以,江振诚的餐厅是没有菜单可供选择的,每天,江振诚会拿出“料理的直觉”,根据食材状况的不同,如演奏爵士乐般信手拈来、即兴发挥,随机应变,创作菜品。直到上菜前几小时,菜单才会定下来,打印好,告知给客人看。
▲ 江振诚的菜单和菜品
有一次,他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表演,在市集上,他看到当地人徒手把沾了洋葱酱汁的鲱鱼放进嘴里,很有荷兰的豪迈风情。
于是,表演时,江振诚就做了一道不用刀叉、直接拿手吃的菜,虽然味道跟腌鱼大不相同,但当地人徒手把菜放进嘴里那一刻,立即就有了共鸣。江振诚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用料理语言跟世界各地的人对话。
他的创意灵感可以来自任何东西,一栋建筑、一封情书、一个人、一句话、一则故事、一个颜色、一幕风景……这种感受生活点滴的敏锐度来自江振诚的双胞胎主厨恩师,来自默默削土豆的每一天,但这种用食物与人交流的理念却来自儿时的经历。
小学时,妈妈做的菜,是江振诚记忆中最美好的滋味。
当时,妈妈还没去日本打拚,每天中午,别的同学都会把带来的饭菜热一热吃,江振诚却不必。他会跑去校门口,因为,妈妈会送来半小时前刚下锅做好的饭菜,而且每天都是分开放的三菜一汤,丰盛到连从小个子高、饭量大的江振诚都吃不完,江妈妈就提醒他,把食物分给其他同学分享。
所以,从小,江振诚就从妈妈那学会了两件事:对食物,第一要认真,第二要懂得分享。美食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态度。
“从小我就学到食物是可以把人连结起来的媒介,像贝多芬的音乐一样,是跨国界的语言!”
江振诚并不是天资非凡的人,但近30年的热爱、练习、坚持、努力、不断清零、不断进步,让他成为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厨师。
李安曾说过,他的天份不是创作,而是专注。同样被视为“台湾之光”的江振诚,也是如此。
只有职专学历的他,如今经营着6家餐厅,总经理则毕业于耶鲁。
这也许能说明一个问题:学习的方式不只有读书一种,学习的场所也可以是厨房,最终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热情、坚毅、专注的品格。
而培养这些品格,鼓励孩子追随自己的兴趣,相信TA的潜质,就是最好的教育。
彩色斑马“2017诗·画手帐”
正在预售!
全年53周,每周
一首诗 一幅画 一段故事
汇集一千多年、十几个国家
38位艺术大师、32位著名诗人
的106个诗画艺术经典
▲ 点击上方动图了解手帐详情
不同的风格流派
以四季变化为序
打破时空界限,惊艳绝美组合
让诗情画意 融会贯通
让平行世界的大师和杰作 彼此相遇
外文诗歌配有原文及翻译
高档环保纸墨印刷,符合食品包装要求
▲ 点击上方动图了解手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