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20:00-20:3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频率:FM87.8/104.9)
《韵味岭南》节目
央广华夏之声主持人晓华
专访
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校长叶丽诗
及几位学生(上)
分享
粤语童谣的魅力
“落雨大,水浸街…… ”
“月光光,照地堂……”
当这些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我们祖辈们留下的粤语童谣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当老师、家长们在概叹:现阶段适合孩子们唱的童谣实在太少的时候……
一批新颖的粤语童谣开始在广州市大南路小学传唱开来……
就在2017年儿童节前夕,我们终于听到了一批新的粤语童谣作品,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新创粤语童谣,全是大南路小学的原创作品!并且从中精选出十三首,录制成CD碟广为发布。
童谣自古有之,其和谐的韵律美、明朗的节奏感、鲜明的音乐感深受孩子们喜爱,发展至今仍有着强大生命力,通过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和自然魅力传递生命智慧,成为孩子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大南路小学在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剧场举办了“《小小红船到大南》原创广府童谣CD发布暨庆祝六一节活动”。
让我们通过视频及图片来重温这次活动的精彩:
本次推出的《小小红船到大南》童谣CD碟收录了十三首原创童谣,让更多小朋友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唱。
近年来大南路小学积极开展“粤彩”教育,广府童谣传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不单传唱传统的广府童谣,更发动师生参与原创新童谣的创作,至今已经坚持开展了将近五年。近年,广州市越秀区音协雷哲隽、陈一畅、陈建章老师为师生童谣作品无偿谱曲,创作出多首好听的歌谣,积极指导学校童谣创作和演出活动。
香港童谣音乐人韦然老师也参与到学校童谣创作中,《小小红船到大南》就是韦老师参与创作的新粤语童谣。
左二为韦然老师
后排右五为韦然老师
本次大南原创童谣CD,作品蕴含元素丰富多样:有介绍越秀区通草画、广府庙会的《广府文化》,越秀书院的《古书院群抒怀》,有尝试融合粤剧元素的《小小红船到大南》,讲古元素的《捶帽巷》,剪纸元素的《剪纸谣》,有紧贴时代的省优秀童谣一等奖说唱风的《丝路谣》,获三等奖的《点虫虫》,也有送给六年级孩子的毕业歌《大个仔》,这些歌谣主题突出,新颖,不少主题在之前的童谣中也不曾出现。还有不少有教育意义的动物歌:如:不要顾着玩手机的《马骝仔》,不要做野蛮不讲理的《蟛蜞仔》,每月一个动物特性的《动物歌》等,让多元素多风格多形式的童谣汇聚在这个光碟中。
哇!这些童谣中有些还获得大奖呀!
01小小红船到大南(粤剧与童谣)
02 红蜻蜓
03广府文化
04点虫虫(省童谣三等奖作品)
05古书院群感怀
06马骝仔
07捶帽巷(讲古与童谣)
08剪纸谣
09动物歌
10蟛蜞仔
11大个仔
12 粤彩大南
13丝路谣(省童谣一等奖作品)
欢迎收听2017年5月31日20:00-21:0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
(频率:FM87.8/104.9)
《韵味岭南》节目
收听方式
1、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听众收音机调频至FM87.8或FM104.9(华夏之声),可实时收听直播节目(深圳、珠海以及港澳地区信号较好)。
2、手机下载蜻蜓FM或考拉FM电台软件,选择“国家台”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选择对应日期(2017年5月31日)晚上8点到9点的《韵味岭南》节目,即可在线收听。
视频:陈惠莲
图片:由大南路小学提供。部分图片由潘文峰拍摄。部分来源于互联网。
责编:傅晓勤、黄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