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下一站,东山口”终于见到广州地铁播报里的中年男声本尊,没想到……

“下一站,东山口”终于见到广州地铁播报里的中年男声本尊,没想到……

2021-07-09 20:32:09

 

下一站,

 

东山口

 


有多少广州人在搭地铁时,会在脑海中想象地铁播报中那个字正腔圆、沉稳内敛的中年男性形象?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播报,声音中的他成熟稳重,符合传统审美。


然而,当不少人第一次见到李喆时,第一反应是——居然不是大叔,笑起来还很阳光。


原来广州地铁里那把好听的男播报员声音,是他的!

(点击观看视频)



35岁的李喆是广州地铁5个男播音员之一。


对这个生长在东山部队大院的大男孩来说,在普通话、英语、粤语之间游刃并不困难。从广州大学主持专业毕业后,已从事了17年配音工作的他,除为地铁配音,还是不少知名广告和迪士尼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


李喆说兼职广州地铁广播系统配音演员这份工作开始于七八年前。


每一天,广州人在一号线东山口、公园前、杨箕等主要站点的报站声、提示音和末班提示音,都是他的声音。


初听播报把自己吓一跳


李喆生长在东山的一个部队大院,父母都是军人。因此,在大院长大的他不仅粤语标准流利,还讲了一口带北方口音的普通话。


当别人称他“广州地铁男声”时,他会认真地纠正对方,“我只是五名地铁男声演员之一,还有别人。”


李喆透露,在大约六七年前,地铁广播声音系统更新后,广州地铁全线覆盖的男性播音员声音,从“上下楼梯,小心扶手”到“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实际上由“5名演员”共同完成。



第一次在地铁听到自己的声音时,等车的李喆本能反应是被吓了一跳。“当时喇叭就在头上,我就‘啊’了一声。然后就‘哦,原来这样’。” 


不过有时,听得太多,李喆也会对自己声音产生厌烦。像他经过从小长大的东山口站,听到地铁口传来“不准携带充电宝”等声音时,就觉得说得太多了,“有点讨厌。”


但对于自己声音出现在地铁广播里,李喆觉得能为别人服务,是件挺开心的事。


多面顽主“文艺”又“另类”


李喆的本职工作是音乐制作人和声优。2005年从广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配音是他的主要工作。


迪士尼的动画剧集里有他的声音。他配音的广告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大众、林肯等品牌,从用的到吃的,从便宜的到贵的,用他的话说,“打开电视其实哪儿都可以听到我的声音。”


在一次电台节目中,李喆说自己做学生时也曾播音腔严重,连平时说话也“端着”,特别想显得声音有磁性。直到有一次吃饭,饭桌上的一名凤凰卫视节目策划悄悄告诉他,不要这样说话,特别伤嗓子。他感觉“糗大了”。


从此,李喆配音开始“说人话”。他告诉自己不要再把嗓子调起来。毕业后,他接触动画片、影视项目,并进剧组学习,扮演各种各样人物的声音,才发现大学学的播音只是配音领域的冰山一角。


在李喆看来,声音有三种境界:


一是嗓子,二是声音,三是修饰得不留痕迹的声音扮演。


30岁前的李喆很“文艺”也很“另类”。他从小学钢琴,上大学时玩吉他、组乐队,攀岩,喜欢熟悉的人叫他“吉吉”。据说,他在学校时留着长发,戴粗链子,不认识的人会将这个摇滚青年误以为是“阿飞”。


“我很早就出来独立生活。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凡事必须要讲原则,要有道德底线,在这个之上我愿意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李喆说,父母给了他很大的成长自由。像冯小刚的电影《老炮儿》,他很喜欢,因为人要守规矩。大学毕业后,李喆和人合伙开过公司、靠配音工作养活自己的间隙,又多了两大爱好。


不会跑酷的贝斯手不是好声优


2008年,他开始玩跑酷,是中国第一批玩跑酷的人群,还成立广州专业跑酷团队,获奖无数;


2010年,他开始玩贝斯,成立了一支摇滚乐队,自己作曲。去年,这支乐队被崔健欣赏,受邀到国内一档综艺节目录影。



因此,几年前有人称李喆是“斜杠”(跨界)青年。对此,李喆本人颇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最早的爱好坚持了17年,而斜杠不过是最近的流行语。


穿越

空气当中


跑酷运动在2008年左右开始传到中国。那一年,李喆26岁。


他第一次看了吕克·贝松编剧的法国电影《暴力街区13》(Banlieue 13)


当时就热血沸腾,惊呆了。他一开始以为是特技,后来知道了Parkour(跑酷)这个运动名字,看了电影的制作特辑后,他发现原来人类可以这样运动。


就这样,李喆与三个伙伴成了广州最初玩跑酷的一群人,创立了广州首家跑酷团队。 他们最初玩跑酷的地点是在广州烈士陵园。直到现在,李喆还记得,自己在做第一个下跳动作前犹豫了许久,他在内心反复问自己,是否能做到?


在李喆看来,跑酷是移动的艺术,要想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想要做出有型的酷炫动作,需要的还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穿越空气当中”是李喆跑酷团队的标识,也是跑酷的理想状态。



他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遍,觉得有道理。迈克尔·杰克逊和陈道明这样的老牌明星也是他的偶像。


作为“80后”的广州人,李喆在供楼,也开始考虑结婚等人生大事。而对广州这座“我们的城市”,他觉得除了“讲究吃与享受”,广州还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广州人说话的声音好听,“因为没有腔调,最舒服”。


跑酷是教人不放弃

对话


广州

日报

生活中的你

除了给地铁配音,还做哪些事?

李喆:音乐和声优,从2001年开始,我坚持了16年。另一个是跑酷,八年前,我们是国内最早接触这一运动的一批人。


广州

日报

你第一次做“下落跃迁”

这类跑酷动作是什么感受?

李喆:会犹豫很久。当时我们还没有训练体系,都是自己摸爬出来,再去国外学习经验。第一次玩跑酷,我想所有人都会在心里面问自己,我能不能够做出来?我们最开始练跑酷的场地是在广州烈士陵园,那里面有很多建筑,但当然不是在墓碑上练习(笑)。


广州

日报

为什么会喜欢跑酷?

李喆:跑酷的有趣之处在于不借助任何器材,没有任何借口,完全是靠自己的身体来完成。它不像很多运动容易进入,可能买了几样器材,就被人标签成玩运动的人。


跑酷是必须潜下心来,修炼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运动,跑酷里的一切都在于人本身,你付出多少。


广州

日报

跑酷不危险吗?

李喆:很多人会跟我说跑酷危险,但就像打篮球不一定要刚学就扣篮一样,跑酷初级也不一定要飞檐走壁。追求极限不是跑酷的唯一目标,这其实是一项从会爬的婴儿都可以开始的运动。


广州

日报

喜欢的不一定会去身体力行。

你为什么会坚持?

李喆:我们练习了八年,包括目前团队遇到了运营困难,都没有想过放弃。因为练习跑酷的过程就是教人学会不放弃。


在进行枯燥的训练时候没有人为你喝彩,在练出炫目的动作前,也没有人会觉得你很有型。只有在长年累月的重复练习中,只有你清楚自己明天比今天好一点,下星期比这星期好一点。其实玩跑酷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的。


广州

日报

除了音乐、配音、跑酷,

你还有其他的爱好吗?

李喆:我希望这一生不会再有,因为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个事情干好已很不易。这三件事,最长的我做了17年。对我来说,因为热爱才会去做。就像你爱一个人和爱一件事,没有所谓的坚持,而只是爱而已。


来源:广州日报人物在线(renwuzaixian)、广东新闻频道娱乐前线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丹阳、许蓓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心实习生赵家慧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