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
第十四章 | 聪
【本义】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通述】
过大的事物和规律,用眼睛是看不到它显见的(大物者,视之不见),我们将此叫作“夷”;神仙发出的大音,普通人是无法听到的,我们将此叫作“希”;精深微妙的事物和规律,是无法用手捕捉到的,我们将此叫作“微”。这三者,都不可以从所感所闻所见上去求证推究,更无法通过追问究竟、刨根问底而辨识得清清楚楚,但它们都是一体的。
它既不是明亮的,又不是昏暗的,所以难以形容。它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又归于“夷、希、微”的状态,无以名状。这种状况,叫作“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恍惚”。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
执古道(天道)而治今,既能知晓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运化规律,又能知晓八风八方之法的起始,这才是人们认知天道的基本纲要。
【释义】
视之不见:
用眼睛看不到它显见,指大象,与后文的“大象无形”相一致。
听之不见:
用耳朵无法听到声音,指大音。大音在古代指神仙发出的音,普通人无法听到,故曰“听之不见”。
皦[jiǎo]:
皎洁明亮。
昧:
昏暗不明。
绳绳:
连绵不断,不断绝。
古之道:
即古道,古道指天道,当时的天道主要指以五行与八风八方(狭义上也称为八卦)为基础的天道思想。
知古始:
指古道之始,即五行与八风八方之法的起源与原理。
【图引】
本章在层层铺垫完天道的不可见、不可触、不可闻之后,告诉人们,不要尝试通过直接感知或穷究其理的办法,去穷尽一切规律。
那么,人们该如何去认知这些大的规律?即善察也(善察为聪)。具体方法是,察古道。
以古道(天道)而治今,古道,在当时指天道,察古道,即知晓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运化规律、知晓八风八方之法的起始(在当时,人们通过《周易》来认知世界和规律,作者指出,人们还应懂得从《周易》的起源,即八风八方的起源上,去察明天道规律),并且,作者将察古道这一途径,当成人们认知天道的基本纲常。
因此,本文在讲明道之方,即,善察。与下文的明道之法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南山空同” 注解
ID:nanshankongtong
文字版权归“南山空同”所有
“粤语书” 粤读
ID:yueyu_book
语音版权归“粤语书”所有
《道德经》《道德图》
《道经》
导引/零
第一章 | 知道识易
第二章 | 天然道德
第三章 | 社会道德
第四章 | 二者关系
第五章 | 守中
万物之理/壹
第六章 | 生
第七章 | 长
第八章 | 收
第九章 | 藏
认知障碍/贰
第十章 | 无
第十一章 | 有
第十二章 | 障
第十三章 | 碍
被淘汰,因为停止终身学习;
被需要,因为持续贡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