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港漂都在这儿
除了“唔该”,还记得刚来香港时,你最先听懂、学得最快、记得最牢的粤语是什么吗?
没错,就是粗口!学一种语言,最先学会的往往是粗口,而港式粗口,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明将军袁崇焕的纪念碑上,刻了两句口头禅 “掉哪妈!顶硬上!”(Fuck his mom! Hit the hard!)
这块铜牌在受到网民热捧后,就被相关部门撤下了。不过,由此可知粤语粗口的书面记载,至少有600年历史了
(图片来源:香港网络大典)
粗口确实是香港文化的一大特色,港漂的你虽然不见得要说,但至少得听得懂、看得懂吧,不然哪天被人骂了还一脸懵逼不知道呢。今天就跟本帅了解下港式粗口吧!
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影视歌曲,有些骂人的词经常出现,想必大家很是熟悉。比如:
“痴線”:神经病
“食屎”:吃屎
“賤格”:卑贱的人格,不要脸,下贱
“死八婆”:好管闲事的女子,长舌妇(高度贬义)
以上虽是骂人的话,却算不上粗口。下面,先来几个带粗口性质的热热身。
“仆街”:咒人上街有意外(全写为“仆街死”,因忌讳而省略)
“冚家剷”:咒人全家死
看到就火大/生气,真是一个“仆街冚家剷”(咒人上街死,咒人死全家)
(图片来源:WhatsCAP)
“躝癱”(laan1 taan2):咒人瘫痪
“收皮”:叫别人噤声
(图片来源:WhatsCAP)
严格来说,以上也不是粗口。它们可以在2B及以下电影出现,也可以在论坛贴子中使用。接下来,才真正打开粤语粗口的大门!
粤语粗口有五大关键词,被称为“门氏五虎将”,它们都与性相关,是真正的“粗”口字。
这五个字是粤语粗口的基础,包括一个动词和四个名词(三男一女)。它们用途广泛,可单独用,也可合起来用,语气各有不同。
(图片来源:studio sorry)
“屌”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它有两种用法,语气相当强烈。首先是动词,相当于普通话的“操”,如:
“屌你XX”:“XX”填入相关人物
“屌”:sex的粗俗说法
意为:我X你妈啊
(图片来源:WhatsCAP)
此外,“屌”也常作语气助词,单独出现句首或句尾。比如: “嘩!屌!想嚇死人咩!”
意为:屌(X)!我好忙的
(图片来源:WhatsCAP)
除了“屌”以外,“撚”也是很常用的。它最常用作语气助词,插在句子中间,加强语气。比如:
“玩撚完”:玩完
“痴撚線”:发神经
“好撚難忍”:很难忍受(“撚”加强难忍的感觉)
寡人笑了(带讽刺意味)
(图片来源:WhatsCAP)
“撚”作名词,常用搭配是“含撚”(oral sex的粗俗说法)。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撚”有时也作助词,这时句子的意思完全颠倒,比如“有撚用”就是“沒用”。“撚”字很少单独出现。
关我“撚”事,亦即不关我事
(图片来源:WhatsCAP)
“鳩”的用法和“撚”很像,通常不会单独使用。常作语气助词插在句子中间,如“打鳩佢”(狠狠打他一頓)。
大意为恶人先告状
(图片来源:WhatsCAP)
同样,“鳩”作助词时也为反语,如“有鳩用”(有何用,亦即没用)。因此,“鳩”、“撚”常常可互换。
“鳩”常与“戇”连用,形容别人呆傻、全无用处。如:“戇鳩仔”。
你这个“戇鳩仔”(白痴、没用的人)
(图片来源:WhatsCAP)
此外,“鳩”也与“撚”一起用,形容别人很奸诈无良,如“條友仔好撚鳩”(那人很奸狡)。而“戇”、“鳩”、“撚”三者也可以一起用。
大意为骂人白痴、无用、蠢笨、无脑
“閪”常用作名词,即它的本意。如“傻閪”(愚蠢的人,原单指女性,现在可指所有人)。
意为:你以为“屌閪”(sex的粗俗说法)不用付出代价么?
(图片来源:WhatsCAP)
“閪”也常用作语气助词,加强语气。如:“冇閪用”,即一點用都沒有。
意为“你是不是又不给我老大面子啊”,“閪”在此加强语气
(图片来源:WhatsCAP)
“閪”也可与“撚”连用,表达奸狡、倒霉等意思。比如“乜你咁撚閪架”(你怎么这么下三滥/倒霉/狡诈)。
“柒”在年轻人中很常见,它一般只做形容词,表示傻头傻脑/笨拙/思想落后的意思。如:
“柒頭柒腦”:傻愣愣的
“柒到無人有”:难看笨拙到无人可比
意为:“柒”(蠢)成这样就不要出来丢人显眼啦
(图片来源:WhatsCAP)
当然,“柒”偶尔也作名词或助词。如:
“打柒佢”:把他打到很难看的样子
“切柒煲湯派街坊”:责备沒用的人,原意为把小弟弟切去煲汤,分给街坊一起喝
以上就是五个基本粗口字的大致规律了。这五个字非常常见,掌握了它们的用法,粤语粗口的大半江山就打下了。
虽然爆粗口让人感觉气势强,但毕竟影响形象。入门级的“五虎将”,大家可能多数说不出口,它们真的太粗了。
(图片来源:WhatsCAP)
因此,许多粗口字,人们在说或写时,会用谐音替代,就像我们说普通话通常会用“擦、艹”代替“操”。而在粤语中,“屌”有谐音“雕、頂、妖”,“閪”用“西”代替,“撚”用“能”替代。
来看看以下的粗口谐音吧。左边是谐音,中间是原文,看看你猜对了多少个。
通过直白粗俗版的认识,你是不是知道了每一个的意思呢?除了谐音,在网络聊天中,人们也有些替代字,替代五虎将。比如:
“屌”:用“Hi”代替
“撚”:用“L”、“向左走向右走”代替
“戇鳩”:用“硬膠”、“On9”代替
意为:说!为什么要做“戇鳩仔”(白痴)
(图片来源:WhatsCAP)
谐音是解决说不出口的好办法,不过谐音也有高低之分。有些纯粹取音,不顾文理,如“笨實”。有些另有本义,借来使用。
要说最隐晦最洋气最流行的粗口,本帅觉得非“delay no more”莫属。大家先猜猜这是什么的谐音。
猜到了吗?没错,这真是懂的人才明白的粗口,还常常一语双关,就快达到骂人不带脏字的境界了。
(图片来源:keepcalm-o-matic)
实际上,这种英语谐音粗口还有很多,一度也是流行的,如“澳門海”(英文直译Macau Sea,音似“乜㞗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除了英语谐音,也有少数的普通话谐音,如“不该”(即“仆街”),及其他各种语言的谐音。
(图片来源:仆街少女)
当然,粤语粗口字中,有些已延伸出固定含义,说出来也非骂人、吵架。如“含撚”作形容词,解为无助、无奈。
大意为:在镜头/法律面前,明星/穷人很无助,得不到保障、帮助
(图片来源:
再如“屌”有时作批评讲,如“百屌成材”(在一片批评中最终成为人杰),不过这种批评要严重得多。
指网民对文艺创作(如电视、动画)的批评,通常上接“唔鍾意咪唔好睇囉”(不喜欢就不要看咯)
(图片来源:热血时报)
不顾说了那么多,可别以为香港在哪儿都能随时爆粗口。香港法律限制人们讲粗口的场所等。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上,惩罚相当严重。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在各大论坛等网络平台,也限制粗口字的使用,所以人们会使用许多替代字词。
(图片来源:高登论坛)
其实呢,讲粗口是不好的。本帅写这些也不是鼓励大家爆粗口,只是,我们要了解香港文化嘛。
最重要的是,可别被骂了还一脸懵逼哟!
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为港漂圈(ID:gangpiaoquan)原创,转载请联络港漂圈,投稿请发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