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石器时代起,地球生物就有幸享受着相对稳定的气候。但是地质记录表明,这种稳定性过去不曾有过,而且计算机模拟也告诉我们,未来也不会再出现。
http://www.cygnetxx.com/sen-sherrod-brown-will-address-autumn-ohio-state-university-graduates/
弄清楚气候是否处于变化中其实要比想象中困难。我们见惯了酷热、严冬、洪涝、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但是天气不等同于气候。要想发现气候变化,需要在世界各地进行长期的测量,并统一标准。获取地球的温度人类用温度计准确计量温度的历史仅有150年左右。在此之前,人们借助其他方法了解气候,如收成时间和冬冰面积的史料记载,以及树木年轮的宽度、沉积物和冰芯中的同位素比等自然记录。整个20世纪,人们都在参考准确的现代温度记录来校正这些记录。中世纪暖期所有记录都表明,公元950年到1250年是一个暖期。根据文献记载,英国修道院在这一时期大都拥有果实丰硕的葡萄庄园,而维京人在格陵兰海岸开展的农耕也大获成功。
小冰河期大约从1550年到1850年,特别是1650年到1770年之间,突然出现了极度寒冷期。这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比如彼得?
布鲁盖尔1565年冬季的画作,1658年波罗的海结冰的记载,以及1607年到1814年间在结冰的泰晒士河上举行的隆冬集市的史料。这一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期。这样的严寒岁月从树木生长密集的年轮上也得到了体
现。甚至有人提出,正是刺骨的寒冷培育了致密的木材,帮助斯特拉迪瓦里等克雷莫纳城的小提琴工匠制造出共振如此强烈的乐器。
对于这一时期的形成原因有多种解释,但可能性最大的是太阳活动的减少。太阳活动时烈时弱,以11年为周期,通过太阳黑子表现出来。空间观测已证实,太阳黑子较多时,太阳辐射会有少量增加,尤其是紫外线辐射。1645年到1715年之间,太阳黑子活动几乎停止了,这一时期被称为“蒙德极小期”。
火山效应在气候记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事件之一便是大型的火山喷发。记录最为详尽的是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这次火山喷发向平流层抛入了大量细灰和硫酸盐浮质,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大幅减少,其后两年全球的平均温度下降了半度。在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后,欧洲出现了“没有夏天的一年”,结果作物歉收,数千人在1816到1817年的冬天被饿死或冻死。而大约7万年前,苏门答腊的多巴火山喷发可能几乎将早期人类摧毁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