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吴晓波老师在《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一文指出:
“现在想来,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淘汰上一代人的?不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更聪明,而是我们比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工具。”如同汽车淘汰马车,互联网淘汰纸媒,不是因为马匹不够健美强壮,纸媒不够精致深刻,而是因为工具的革命性迭代。
吴晓波老师指出:工具的改变,只与两个要素有关,一是速度,二是效率。速度可以击穿原有的成本逻辑,效率则改变利益的分配模式。
实事求是地讲,我还并不能完全明白吴老师关于“速度”和“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但从普通意义上讲,我们法律人的工作也基于两样东西而展开:抽象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具。就后者而言,律师依靠的工具有很多,比如汽车、电脑、打印机、法规查询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APP应用程序成为装机必备,涉及吃穿住用行等多方面。
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讲,我更关心哪些APP能够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品质)。下面就介绍一些与效率有关的APP(注:这些APP没有给我公关费,所以不含偏见,也不妨看见本文的公关们私下请我喝咖啡)。再强调一下,APP市场已经非常庞大,下面的这些APP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仅为在接触范围之内推荐。
一、想得多、写得慢怎么办?用“语记”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1.憋了一下午的代理词,刚打开电脑敲键盘时却写不出来。
2.法官写判决时盯着代理律师提交的纸质版代理词,一般有两种方法摘录代理词内容:一是逐字敲打(太慢了吧);二是扫描成PDF或者图片,然后进行文字识别,进而粘贴进Word文档(稍微快了一点)。
上述情形都是比较低效的工作状态,其个中缘由有很多,但原因之一就是:日益澎湃的内心想法与手动打字之间的矛盾。前者想法太多,后者打字太慢。怎么办呢?用“语记”进行语音识别吧,支持四川话、粤语、英语、普通话等多种语言,识别准确率高;你可以将翻译的文字分享到QQ、微信、邮箱等平台,也可以直接拷贝到Word文档(但仍然少不了校对程序,毕竟那是工具,不可能完美无误)。“语记”拥有无限的文字空间,日程、灵感(比如辩点、意见、主义)通通放进去,哪怕录入十部《资治通鉴》,云盘也帮你妥善保存着。
因此,如果你不想动手“写”,那么就“说”吧,在家里对着手机“吼”,就当“模拟法庭”,练习口语。
用此软件需注意,我们不能抛弃书写的习惯。工具不能代替我们表达(思考),但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录。用工具的目的是转移过度分散的注意力,从而更加专注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如下图,按一下“麦克风”,就直接说话,轻松记录了上面所写的部分文字。
二、事情太多,没头绪?用“奇妙清单”
你是否觉得脑袋中装满了无数的想法却无法下手,或者总是被各种琐事干扰,一件事情连续好几天也无法完成。那么推荐“奇妙清单”,一个很好的待办清单软件,满足了三个要素:
1.随时随地可以记录
2.使用超级简单
3.能标记重要任务
与“奇妙清单”相类似的时间管理软件还有“doit.im”、“todoist”等。其实,它类似于个人版的“Tower”(Tower系是一款团队协作工具,可以让团队在Tower里在线讨论、任务指派管理、文件共享、日程安排、查看在线文档。)。可以参见古城的作品《法律人如何用Tower管理你的项目》,徐指亮的作品《它不仅是一款好用的团队协作工具,甚至可能影响律界格局》。
三、阅读碎片化怎么办?用“知乎日报”
在专业外,推荐“知乎日报”,它是一款拥有千万用户的资讯类客户端,每日提供来自知乎社区的精选问答,还有国内一流媒体的专栏特稿。为业内人和资深爱好者推荐各领域最精彩文章,满足高质量阅读需求。“在知乎日报,告别浮躁,重获阅读的愉悦”。在坐地铁、排队等零碎时间浏览,是涨姿势的绝佳读物。
在专业内,推荐“无讼阅读”,它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阅读平台,它搭建了一个法律人的阅读社区和交流平台,连接律师、法官、检察官和法学学者等法律人群,其内容覆盖法律实务、法治新闻、法律服务行业动态和商业领域的法律话题。
四、知识管理太难?用“印象笔记”
知识管理的五大核心是:收集、整理、分享、利用、创新。
无论是点滴灵感、待办清单、或是会议记录、项目资料,印象笔记在手,方便随时记录,永久保存内容。收藏网页内容、拍下会议记录、扫描名片信息,用印象笔记打造你的知识库。所有信息和PC端保持同步,让碎片信息都分类汇总起来。推荐阅读陈万莉律师的作品《如何使用印象笔记做知识管理》。
五、简单的事情简单做?比如用“喜马拉雅FM”
我见过一位效率高的律师,“一天开了两个庭,修改了三份合同,会见了一个客户,还夜跑了十公里,坚持学英语,并且有大把陪家人的时间,从面容上看不出疲惫,而是洋溢着快乐”。他是神吗?不是,他是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效率高而已。关于效率,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做事原则是:简单的事情多线程进行,复杂的事情单线程专注进行。前者如,整理家务和泛听英语是简单的事情,可以同时进行(多线程进行);后者如,写代理词的时候就不要看其他案子了。
上面这句话可以说是本专题的核心。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可以听“喜马拉雅FM”,身体活动,大脑就没必要闲着,听听FM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许知远的《单读》,还有郭德纲的相声……在“喜马拉雅FM”都有。
比较类似的听书软件还有“懒人听书”。在驾车的时候、在上下班行程中、在散步旅行时,使用“懒人听书”既可打发空闲时光又可以感受阅读的乐趣。
当然有的节目只能在固定的客户端收看,比如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在爱奇艺播放。适合坐地铁的时候看。
上面所推荐的内容仅仅作为法律人的课外读物,毕竟法律人对于经济、新闻、文史哲都是要有所涉猎。
如果要将专业读物整理成有声读物,可能难度较大。比如陈少文老师曾分享过艾伦·德肖维茨的《致年轻律师的信》,那声音饱含情感和磁性。
六、注意力不集中,难办?用“Forest”
番茄钟时间管理工作法就是让你在25分钟保持专注(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能够保持25分钟做一件事已经很不错了,比如写代理词)。如果被打断去做别的事,番茄钟就作废。
“Forest”实现了这个功能,它是一款iPhone、Android平台的小清新应用,就一个功能: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种树——每次开启一个25分钟的专注时间,你就开始在种一棵树,如果这个过程中你去碰手机,这个树就枯死。不断种树之后,会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并能利用积分购买真实的树苗,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捐助。这种游戏化的时间管理方法有助于我们从客观上保持专注,进而保持内心稳定。
另外,苹果市场还有一款“花儿Flower”软件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摆脱手机依赖症,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精彩的事情会在你放下手机的时候发生。然后呢?再拿起手机时,你会有各种惊喜的发现”(花开绽放,如果中间有使用手机,花儿就会枯萎)。
七、,找不到复印店复印?用“扫描全能王”
法官说,“庭审笔录可以复印”
拍照?
不!拍照后顺序容易打乱,而且打印效果不好,稍不注意还把自己的美甲拍进去了。
“老张,借条原件还是你拿着,我复印一张”
“糟了附近没复印店”
“那用手机拍照”……
“三小时后,手机丢了”
以上都不是问题,用“扫描全能王”或者“扫描宝”,用此类软件不怕“拍照没对齐”,自动切边滤镜,打印效果好。更关键的是,能随时与电脑端进行云盘同步(只要扫描完成同时打开网络),万一手机丢了也没关系。(注意,“扫描宝”要和印象笔记结合使用)。
八、微信讲座没参加,爬梯子也找不到了?用“红点直播”
现在的微信课堂种类很多,但是每段语音最多60秒真的很恼火,而且用PPT只能以截图的形式进行,怎么办呢?用“红点直播”,把PPT上传至红点中后边翻图片边讲解。分享完成,会自动帮你保存成音频文件,你就可以直接转发链接分享讲座内容。“十点读书会”、“易效能时间管理”都是基于红点开展在线分享。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也可以在红点收听他们的往期活动。例如,“LEGAL法律检索群”就会不定期用此软件分享关于法律检索等相关话题。
九、如何救治手机控?用“24pi”
我们的时间有多碎片化?3分钟前看了朋友圈,现在又打开了微信,然后打开了其他软件。那么,我今天共打开了手机多少次?一共花了多少时间?哪些时间段碎片化程度最高?那么安卓手机就用“24pi”检测一下吧。苹果系统可以用“Moment”。个人认为,安卓的“24pi”比苹果的“Moment”好用、直观。
十、我怎么知道自己知道呢?用“简书”吧
我怎么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呢?好吧,那就用选择“富文本”或者“markdown”格式来进行写字;即使是4寸的屏幕,也能很流畅的进行文章的撰写、编辑、发布。这是非常棒的写字空间。
介绍了这么多,仅仅一家之言,不知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效率工具推荐呢(注意,是效率工具)。个人认为,工具本身仅仅是代替我们可以被代替做的事情,让我们的大脑更加专注于思考本身。我认为一款好的工具有三个特征:能够与电脑同步;随时随地可操作;简洁大方。
最后,再叮嘱一句:别被工具绑架喔,工具仅仅是帮助我们思考,但是代替不了思考本身。如果工具增加了我们的负担,那么果断抛弃吧。
因此:
工具不在多,用着舒服就行;功能不在全,够用就行。
转自:无讼
责编:抱柱/石心 版式:抱柱/王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