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意大利威尼斯。
被中国游客改变的海外环境几乎都和购买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还在学习怎样游览这个世界,但却貌似具备了买下世界的能力。
文/胡尧熙
奥特莱斯
从梅西百货、罗德&泰勒百货一路买到奥特莱斯,中国游客的海外购物线路延长了,从市中心一路伸到了市郊,高速公路果然有助于发展消费。有各种理由到奥特莱斯购物,上一季的Cucci皮包在第五大道上仍然要卖250美元,在奥特莱斯,200美元可以拿下;李维斯牛仔裤标价30美元,只比梅西百货便宜5美元,似乎不值得奔波几十公里辛苦前来,但是,它还有折上折,运气好25美元就能到手,如果是在圣诞节,你还能再节省5美元,可以用它在隔壁买一个赛百味的金枪鱼三明治,然后转头进入Coach继续奋战。
海外旅行社已经规划出“奥特莱斯购物一日游”的线路,它们都是华人旅行社,海报贴在唐人街的档口,游客可选择的交通工具有大巴,它们还另外提供SUV接送,专为一心要显示购买力的高端游客而设。从品牌直销店变成中国游客新兴的海外购物圣地,奥特莱斯找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在此之前,它是月薪4000美元以下的本地人光顾的地方。不少前往奥特莱斯的中国人都身负亲友重托,电话中交流后坚定地对售货员说:“No problem,check please。” 唯一的problem是,奥特莱斯的奢侈品牌很少有当季产品,但问题不大,你以为每个嘱咐你代购Prada的人都知道这一季的皮包是什么款式?
越来越多的华人店员
大型的购物中心售货员仍然由外国人担任,但华人店员会出现在另一个重要的场所——机场免税店。他们大多是新移民,是香港人或福建人,主力销售的商品是化妆品。像《南方公园》中的情节一样,你每选购一款商品,都会得到海外同胞的称赞,台词由“You are clever”变成了中国化的“你很有眼光”,更显亲和力。
中国游客对所到国最大的贡献便是购买力,我们在美国的人均消费额是7200美元,在欧洲九大购物村的其中四家创造了退税额第一的纪录,欧盟感叹这个纪录前无古人,我们可以预言这个纪录后有来者,打破它的还会是我们自己。免税店的华人店员只是一种催化剂,催促中国游客加快破纪录的速度,他们提倡一对一服务,但经常因为无暇分身而恳请你“稍等片刻”,两米之外就是他们目瞪口呆的外国同事,除了开餐馆和做IT,华裔有了新的就业渠道,并且在职场上表现优异。他们也为外国人服务,但衣食父母是中国人,我们购买最多的化妆品,贡献最多的业务提成。
2012年1月3日,巴黎“老佛爷”百货Chloe的中文导购Zhoumi说,平时接待的顾客80%是中国人,而且消费能力很强。但是中国顾客的素质普遍有待提高,一些人嗓门太大,试完了包也不放回原位。同时她也表示,造成中国顾客负面形象的原因也不尽然都是因为素质差,客流量实在太大,老佛爷的配套设施无法及时跟上。
中文标示
经济能力不再是中国游客赴海外旅行的头号障碍,语言和签证才是,海外旅行不懂英语自然困难重重,有经验的人会传授秘笈——去唐人街吧。的确,这里流行粤语、潮汕话、福建话、客家话、各地口音的普通话,不懂外语也能乐在其中全无阻碍。这个经验放到现在已经过时,在海外大城市的机场、地铁乃至旅游景点,你都能看到中文标示,它们准确规范地提示购票流程与游览路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语言不通带来的旅行不便。
很难说清这些变化是由移民带来还是游客引发的,但中国海外旅游人数的日趋庞大是不争的事实,各国都在适应街头有越来越多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的中文标示,关于推广汉语,中国游客似乎比孔子学院更有发言权。从标示牌上还能看出微妙之处,你在主要景点看到的中文标示,从“请勿吐痰”到“欢迎使用”一应俱全,在唐人街上更是琳琅满目,“广州驾驶学校”和“上海小笼”的招牌毗邻而居,全球化和中国化在方寸之地就展露无遗,但唯独你在国内熟悉的按摩店没有中文标示,它们的统一称谓是“Chinese Tuina”,目标受众显然是外国人。这自有道理,10分钟收费10美元的中式推拿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便宜,中国游客对此热情不高。
华人客运
至少在美国,州际公路上的载客运输大部分是由华人客运公司经营的,自由行的游客可以从中受惠不少。华人客运公司大部分都票价低廉,往返套票往往都是一周内有效,从纽约到波士顿的往返套票仅售30美元,比火车票便宜近一半,并且花在路途上的时间也比火车节省1/3,它不单是很多中国游客的旅行选择,也是很多当地人跨城出游的选择。纽约唐人街老牌的华人客运公司叫Lucky Star,在当地运输业中卓有盛名,随着中国游客数量激增,盛威等华人客运公司也趁势而起,几乎垄断了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之间的公路客流运输,。它们大多提供网络购票,甚至还有自己的App,凭条码扫描便可顺利乘车,完全顺应网络时代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时间充裕,并且运气足够好,可以用不到200美元的价格买到环游美国西海岸或东海岸的客车票,一个月内有效,对于国际驴友来说,这是再实惠不过的旅游方式。
北京镑
不是英镑,是北京镑,但它由英国人命名。中国人在英国花费了多少英镑?在去年,中国游客购买的Burberry、LV、Gucci等奢侈品占英国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1/3,我们消耗的货币单位是英镑,财力之根来自人民币,被震慑的英国人发明了“北京镑”一词以示惊讶。少数中国人的财力在全世界扩散,他们手中的钞票在英国叫“北京镑”,在日本叫“北京元”,它们的威力太大,以至于日本人不得不对中国游客开出限购令。
高盛投行预测,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口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但“北京镑”的消费指向不限于奢侈品,它们还指向伦敦的房地产、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佛罗伦萨的艺术品甚至日本的奶粉,或变现或坐等升值。购买力如此旺盛的中国游客只是少数,那些高耸入云的大单交易拉平了每个人的人均购买力,《卫报》说,有两个地区的人可以买下全世界,一是中东人,二是中国人。
本文刊发于2012年8月1日《新周刊》第376期。
微博:@新周刊
微信:new-weekly
官方APP:for iPad / iPhone / Android
购买杂志:http://neweekly.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