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粤语主要来自于唐宋音,前些年香港教授的正音运动粤语基本能对应大宋《广韵》。而普通话形成时间大约在清朝雍正年间。汉语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一直在胡化的历史,最早的周朝华夏雅言,基本是由黄帝轩辕部落的语言传承而来的,以河洛盆地(今洛阳)作为标准音的,因为那时候地盘小,天子能控制的范围也仅为洛邑周边,辐射的却是整个中华大地,后来诸侯争霸,天下大乱,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尚且不一致,何况语言?但它们其实都是河洛雅言下的崽子。后来秦朝短暂统一,,定都关中,因为是一群楚国人干掉的秦国人建立的汉朝,所以汉朝语言其实是在河洛雅言的基础上继承了些许楚文化方言和秦文化方言的结晶,这在当时看来也是胡化了的。接下来汉朝稳定大一统四百余年,到了汉末三国主流仍是中原河洛雅言,但是由于吴蜀都是中原贵族带领一班文臣武将立国的,吴国和蜀国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方言也小有影响了。
魏晋仍然是中原雅言,而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的过程中,汉语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分裂,衣冠南渡,中原以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大姓为代表的中原士族开始南迁,八姓入闽的结果不但开发了闽越地区,还将汉晋时期的古汉语带到了福建地区,传承到了今天就成了闽南语。当然这个语言也不是原汁原味的晋语了,它吸收了自东吴孙权时期的吴语的很多特点,类似于王羲之这样的王谢之家可能能掌握纯正的古汉语,而老百姓在东晋定都金陵的一段时间肯定把古汉语吴语化了。同时北方中原汉语在吸收了鲜卑等胡语基础上继续胡化,到了隋唐时期《隋韵》《唐韵》为标准的隋唐汉语已经吸收了大量的北魏北周等朝代特点,胡气十足,但是好处是变得更加宏远辽阔,这也是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
唐末天下继续大乱,中原士族继续南迁,安史之乱后到达广东的中原知识分子开发了岭南,也将唐朝汉语带到了这里,也就是如今粤语的前身。五代十国虽然是乱世,但是一来时间短,而来没有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南侵,虽然分裂,但汉语没有受到大规模的影响改变,到了宋朝建立,在《隋韵》和《唐韵》的基础上编制了《广韵》,基本改变不大。后来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东南朝廷,汉语继续分裂,南方的汉语在宋音的基础上吸收一定的杭州宁波方言,像旅游和李清照这样的大诗人能够熟练掌握宋音,民间流行通用的则是中原音和江浙音的结合了,后来南宋崖山之战灭亡,这些南宋的遗民南迁,发展成了今天的客家话。
而长江以北在金朝统治下的汉语则继续胡化,汉化的女真人胡化了汉语和汉朝的衣冠,说来也是讽刺,这种持续了几百年的语言被成为金元虏语,但到了朱元璋的时候已经不可逆了,明朝的语言基本是洛阳开封等地的中原音和南京江淮音的结合了,后来朱棣迁都,这种语言又融合了河北燕赵之地的方言特点,明朝白话小说里面的语言已经跟现在很接近了。后来明朝灭亡,清朝入关,清朝由于是异族,有意识地改造了汉语的发音,吸收了很多关外之地的发音,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东北汉语发音更接近北京话的原因,而北京周边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发音更为接近,它们继承的就是明朝的官话。到了清朝雍正年间,今天的普通话基本形成,民国后来就有了普通话还是粤语作为国语之争。,不仅带走了传国重器大鼎,也用推广闽南语的方式极力标榜正统地位,而香港的正音运动也是为了表明他们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人。
到了今天粤语和大宋《广韵》能够绝大多数对得上,而粤语,闽南语和日语汉语和越南等地的东南亚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因为千百年来汉语持续不断地输出影响,但是讽刺的是,北方普通话和这些语言发音特点却基本完全不同了。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也胡化了汉族的语言,服饰和生活方式,我们说它们被我们汉化了,其实说我们被胡化了也未尝不可,不禁发人深思,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