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观众尚未坐定,台上传来一记枪声。黑暗笼罩的舞台,悬在半空的白色时钟成为视觉中心。枪响之前,指针飞奔旋转,从晚8点1刻走到9点3刻,不过数秒;其后,指针逆向回拨,由晚9点3刻退至8点1刻,用时短短。焦媛实验剧团演出、李铭森执导的粤语版话剧《晚安,妈妈》,用时间的快速流变,让读过原剧作的观众提前感受文本最后女儿决然的时刻,不熟悉剧本的观众或许会带着观看悬疑剧的心理发出疑问:一个半小时里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的90分钟,米雪、焦媛分别饰演的母亲塞尔玛与女儿杰茜,在一个平常的夜晚,围绕杰茜主动摊牌的“开枪”展开交谈。筹划已逾10年的杰茜坚定赴死,边将母亲未来的日子详尽安排,边尽可能平静地把了结生命的原委和盘托出,出口的话远远多于平日所讲。塞尔玛始终做着无效的劝阻,经历不以为然、震惊愤怒、难过痛心的阶段,接受女儿付诸行动的冰冷事实。活着的真相看似已被生活掩埋,又被两人联手从柴米油盐中一点点翻出。单看故事脉络,该剧与美国女剧作家玛莎·诺曼1983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同名独幕剧作并无二致。
玛莎·诺曼笔下的杰茜,饱尝人生失意苦味。她继承了父亲沉默寡言的忧郁性情,也传承了他的癫痫病症。先天的“基因缺陷”导致后天的举步维艰。人到中年,没能学会如何与已死父亲之外的其他人正常沟通。她无法胜任一份简单的工作,也无力经营一桩长久的婚姻。丈夫携邻居艾格尼丝的女儿逃之夭夭、儿子犯罪吸毒从她的世界消失之后,她搬到母亲的住所。然而生活的基调并没发生怎样的改变,她与塞尔玛的日常交流极为有限,哥哥一家和母亲的好友艾格尼丝把她视为瘟神,他们与塞尔玛亲密互动的前提,是她不能在场。
杰茜的举枪自毁,不止是孤独的她,与不堪回首的过往彻底告别,尚有玛莎·诺曼对女性出路的哲思。剧本写作之际,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正遭受保守势力的奋力抵抗。杰茜的悲剧,并非皆由“性格决定命运”造就,她与母亲谈论的父亲、哥哥、丈夫及儿子,协力把她推向不归路。在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社会各司其职的他们,不曾在剧作中以具体形象示人,“躲在背后”施加的精神暴力,如同无形之网,牢牢钳固杰茜的神经。
比起拳脚相向,此种冷暴力好比一枚潜藏在女性身边的炸弹,忍无可忍的杰茜最终将它引爆,同样被丈夫的冷漠伤害过的塞尔玛,看着它变为哑弹。两代女性面对余生的不同态度,正是玛莎·诺曼对其时美国中青年女性命途的思考。老一辈的塞尔玛可以一边怨恨缺席的男性给她戴上镣铐,一边借助编织、甜品寻求残生的慰藉,但美食对于杰茜,仅仅具备暂时麻醉精神的功效,她的中途跳车,给出脱离男性桎梏,获取新生的可能——放置在历史洪流,杰茜之死预示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几年之后的偃旗息鼓,以及1990年代初全美第三次女权运动的卷土重来。
1986年由汤姆·摩尔执导、玛莎·诺曼编剧的电影《晚安,妈妈》,更进一步将这种预示说明。影片开场透过不出家门的杰茜的视角,接连交代艾格尼丝与哥哥一家对她的避之不及。艾格尼丝开车送一同购物的塞尔玛回家,车子行到花园小道的入口时,不肯再走一步。哥哥一家专程探望塞尔玛,也把私家车停在相同位置,一家四口与塞尔玛的亲昵行为,止于花园。两组画面尽管均为远景,但作为大家庭核心的哥哥,形象不似艾格尼丝般模糊,相反具体而清晰。他从原剧作中的暗处走向台面,化为美国男性中坚力量的代表,光明正大碾压杰茜活着的勇气。结尾枪响过后,影片依次用特写、近景、中景和远景镜头,多角度“打量”夺去杰茜生命的房间,则点出女性从被压制的天地中突围的希望,并不渺茫,只是前路漫漫。
创排于2015年的粤语版《晚安,妈妈》,减弱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抗争色彩,用个体之死,指向人人拿着手机争做低头族的当下,亲情的异化。包括开篇提到的时钟在内该剧的舞美、道具,虽然是从玛莎·诺曼所写的舞台提示中提炼,人物的姓名也没做本土化处理,但杰茜遭受的一连串打击,更像是原本就不善表达情感的中国人,迎头赶上移动互联浪潮之后的“必然事件”。杰茜与母亲以及未出场的四位男性的“对话”,如能更加开明通透,枪声或许不会响起。
此种观感,两位女主角用她们的表演带领观众生出。在诸多TVB剧集里多次诠释女强人的米雪,台上很潮也很干练,在《金锁记》《阮玲玉》等话剧中塑造过不同纬度的女性的焦媛,剧中则是雷厉风行。两人飚戏碰撞出火花四溅的矛盾,给出观众沟通有益改善亲情关系的善意启示。
演出地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中剧场
演出时间:2017年11月24日19:30
2017年11月25日19:30
演出票价: 680/480/380/280/99
演出时长: 90分钟(无中场休息)
演出类型:粤语话剧(有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