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英文,未必人人都那么自信,但是说起广东话,谁不会说上几句呢?
“你好啦”、“唔知啊(母鸡啊?)”,这些粤语分分钟张嘴就来。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周星驰电影中的台词:“有冇搞错啊?” 、“关你咩事呀?”、“扑你个街!”
怎么样,说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特别酸爽、酣畅淋漓的感觉?没错,广东话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直接、霸气,甚至有些冲动,跟福建台湾一带的闽南语和江浙一带的吴侬软语形成鲜明的对比。
台湾人管“爸爸”叫“bǎbǎ~~~”,香港人呢,叫“老豆(lou dau)”
台湾人管“哥哥”叫“gě gě~”,香港人叫“大佬(daai lou)”;
台湾人管弟弟叫“dǐ dǐ~”,香港人叫“细佬(sai lou)”;
“老豆”、“大佬”、“细佬”,加在一起,乍一听,以为一家人都是的大哥大!
除此之外,在粤语中,占位子叫做“霸位”;斗殴叫做“劈友”;拿刀枪去劈友叫做“立架铲”;“关你咩事(关你什么事)”后面一定会加一句“行开啦~(走开啦)!”
拟声词方面亦可见端倪,马马虎虎叫做“麻麻地(maa maa dei)”。“行了行了”叫做”得得得(dak dak dak)”。小意思叫做“湿湿碎(sap sap seoi)”,快一点叫做“嗱嗱声(laa laa seng)”。“湿湿碎”,听着好像“洒洒水”,而“嗱嗱声”倒是和我们宁波话“勤勤地奔来(jing jing di ben lai)”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没有用动词去催促人快点做事,而是用做事慌乱的声音来代替这种表达,真是佩服。不同的是,说“嗱嗱声(laa laa seng)”的时候,记得要万分着急,迟一秒都会影响到语言的质感。
听了这些话,是不是觉得香港就像是一个龙潭虎穴?但是不要怕,我总结了几个简单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来霸气地讲广东话。
技巧一:语助词“啦~”。越大声,越愤怒,越威风!
例如:“快D啦~(快点啦)”
“行开啦~(走开啦)”
“收声啦~(住嘴啦)”
技巧二:语助词“啦~你~”,翻译成普通话有点像“得了吧你!”。讽刺意味十分强劲。
例如:“行开啦~你~” (走开吧你);
“巴闭啦~你~!(厉害不死你)”
“有冇搞错啊~你~?(有没有搞错啊你)”
技巧三:语助词“之嘛(zi maa)~~”,表示不屑一顾,有点像普通话“小意思啦”。
例如:“两蚊之嘛~(两块钱而已啦)”
“玩之嘛~(玩一下啦)”
“讲笑之嘛~(开完笑的啦~)”
怎么样,以上这些技巧是不是简单容易又好学?不过,你在油尖旺地区高声讲这些词语,要是被人劈,我概不负责!“唔关我事啊!”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香港人讲话都是这个样子的吗?当然不是,以上的例子都是粤语口语中的例子,博君一笑而已。
广东话的口语和书面语分离,因此电台播音、特首选举、港姐竞选、老师教书等都会用标准的书面语,斯斯文文的。而且,粤语保留了很多文言文的色彩:走叫做“行”、零钱叫做”碎银”、母亲叫做“娘亲”、做警察叫做“当差”,特别文绉绉。另外,粤语有九声六调,比起普通话的平仄四声,发音更富有抑扬顿挫的变化。所以如果你想听香港人温柔地讲广东话,很简单,拿篇古诗给他们读,即刻搞定!
不过,初到香港,我也在想,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讲话总是给人一种“不耐烦、不在乎”的印象呢?一方面可能与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有关;另一方面,香港人生活节奏快、凡事讲究效率,所以说话办事都不啰嗦,要的就是“快快快”。当然,这些理由都是我自己的猜测。于是,我就拿着这个问题去我的香港同事。
“你可不可以温柔地讲广东话?”
同事怔了一下,看了我三秒钟:“咩事啊~你~?拍拖咩?”
“冇啊。”
“竟然没拖拍?!有冇搞错啊~你?!行开啦~!”
额(⊙o⊙)…,我看我还去找古诗吧……
*********************************************
我是一位来自宁波小镇的普通女孩,来香港差不多五年了,要说我的粤语水平嘛,“麻麻地”啦!不过在生活中,无论在或不在香港,我都很喜欢讲粤语。因为粤语,不矫揉造作,不拐外抹角,有什么说什么,直爽、干脆、真性情!此外,粤语中戏谑的感觉,尤为特殊。朋友之间“互相伤害”、情侣之间打情骂俏,用粤语讲,恰到好处。但是粤语最吸引我的,还是讲粤语时的那种唯我独尊、骄傲、自信、霸气的感觉。如果凡事都可以有“老娘爱咋咋地,关你屁事”的态度,这样的人生何其潇洒!
如果阅读,是你和我的一种缘分。
如果关注,是你对我的一种信任。
感谢阅读与支持!祝你有一个愉快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