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讲古泰斗林兆明今晨逝世!粤语或即后继无人?!
2021-07-25 19:02:42
林兆明,几乎所有粤语地区都曾经系收音机听过佢最特色嘅讲古。如今,大师把人间的欢声笑语带上了天堂......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粤语讲古泰斗林兆明今天凌晨两点十分因肺部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8岁。 1928年出生在澳门,1946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法律系,但他没有顺理成章成为大律师。因为热爱文艺,他选择了清贫艰辛的艺术人生。林兆明是性情中人,对爱情、对事业执着不悔。他曾经在节目中说道,为了他自己的事业,妻子忍受了很多痛苦,为了给他养病,全家仅有的一点肉都留给他吃,而妻子只有一双不烂的袜子……说道此处,林老师留下了深沉的男儿泪,对亡妻说不出口的哀思......而在事业方面,从1979年播讲《虾球传》开始,林兆明十几年间播讲了11部小说。当年讲《西游记》,有人质疑说他"讲神讲鬼"散播迷信,要他停播,而林兆明在电台的支持下坚持下来,因为他不相信老百姓听了《西游记》就会迷信。正是这一份执着,几十年里,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一整段故事......对于大部分在粤语文化区成长的人来说,“西游记”这个名词,代表的并不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小说,也不是那部“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只有25集的电视剧,而是林兆明仅用生动盏鬼的语言就制造的一场奇幻、幽默又感人的听觉盛宴。所谓“街头孙大圣,巷尾马骝精”,若你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街上,从街头走到巷尾,就能把近半小时一集的《西游记》评书完完整整地听一遍,一条讲古巷,百户听书人这样的语言表达能力固然是与林兆明先生极强的艺术表演能力相关,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另一个因素——粤语本身的表现能力。非粤语界也有非常多优秀的说书作品,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角色语言情绪起伏不大,其角色的辨识度过多依赖于客观描述。就以刘兰芳为例,她的《岳飞传》当然是说书界一部划时代作品,是她个人对于岳飞事迹的描述与改编,里面掺杂了很多个人的见解与思想,这就是“评书”的精髓。这部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一大串与剧情相关性不强的贯口(所谓贯口,参考1988年春晚《刘兰芳-评书贯口》)。这样的贯口使得作品的场面描述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但是角色的剧情中语言情绪反而弱化了。并不是她不想通过角色语言的刻画来增强角色的辨识度,而是她使用的语言在表现能力上难以做到这一点。众所周知,粤语发音系统较复杂,最多有22个声母,94个韵母,非常接近《广韵》。而相较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粤语更是有九声六调,即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当然,并不是说发音系统越复杂就越好,但是就在语言本身的表现能力这一点来说,越复杂就意味着越多变,多变则意味着可以选择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因此,林兆明能够仅用《西游记》原著中的角色的剧情语言就可以将角色的辨识度增强,而不需要加上很多贯口之类附属品,而是仅用多变的粤语口音、音调、语气就将原著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凭着讲古人的表达功力来吸引听众,这就是“讲古”魅力的所在。讲古不同评书,公认讲古大师有张悦楷、林兆明、梁锦辉、颜志图等,他们都是用粤语作为表达方式,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些许改编,将故事活灵活现地讲述给听众。正是由于粤语本身复杂多变的发音系统,才给讲古人们一种天生的长处,在多种可选择的组合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极具特色的故事角色。粤语复杂多变的发音系统并不只给讲古界一个长处,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就以粤语歌曲为例,在中国来说,粤语使用者人数当然比不上普通话,但是粤语歌很明显则是与国语歌分庭抗礼;而在影响华语乐坛的歌手、填词人方面,粤语乐坛更是超出国语乐坛一大截。其中当然不能忽视香港经济、文化综合力在世界的前排地位,但是台湾综合力与香港相差也不大,为何闽南语歌却没有粤语歌受欢迎?因为在表现能力上来说,粤语本身就有独特其优势,歌手用粤语演唱更加容易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变化。同时填词人更加容易选取不同的字眼来押韵。可以尝试听同为林夕填词、泽日生作曲、陈奕迅演唱的《富士山下》与《爱情转移》。我们应该正视粤语对于粤语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一周精选,请戳图
▼
合作或建议,联系QQ:800165128
亦或联系微信:gz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