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九声六调广东话、三包五点吃早茶,穿越时光走西关、听故事!

九声六调广东话、三包五点吃早茶,穿越时光走西关、听故事!

2020-11-16 03:37:21

让人愿意在一座城扎根的

并不是它所带来的金钱利欲

而是那些

融入你生活里,又最不起眼的回忆

 

广州,见证了中华近代的变迁

世上所有城市中,历经两千年历史

且中心从未移动的仅有:罗马、亚历山大和广州

中国九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都与广州的“帝龙脉”有着密切关系

城里城外,多少的历史、故事、文化

引人一次次步入

看繁华落尽后的街巷、学九声六调的粤语

吃西关早茶“三包五点”

最后,深深爱上这里



  <以下内容来自游侠@烧卖>


广州,伴随着大学,走进我的生命

这座城于我而言,其实早有渊源

我外公那一辈,本是地道的广州人

赶上“知青下乡”那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

便拿起了锄头,往南走进农村


后来,我对广州最深的认识

还是来自3000集的广州神剧,有华南第一Rap之称的

《外来媳妇本地郎》


初入广州,莫不感叹于城市的繁华

好奇地看着,天上地下的车水马龙

城浮于世,原来它长这样


它很美,欣欣向荣的景象,流光溢彩的夜色

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个永动机,夜以继日地翻腾运作

寸土寸金的CBD、辉煌的经济体

一座优秀千年的城市



但看久了人头涌动,我便烦厌匆忙

体验太多浮躁后

是否该把仰望高空建筑的双眼闭上?

于是,我抛下过客的身份

走进最接地气的广州西关


听一个轰动西关的婚礼故事

走一回老广州人记忆中的麻石街巷

探一探精致玄妙的西关大屋

看一出唱念做打的粤剧大戏


  

 

西 关


   

西关,也就是现在的“荔湾”

今日大家眼里的老

全是旧日的纸醉金迷


西关是商业繁华区,老广州的财富缩影

出身富商家的小姐,花枝招展

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老广州的权力缩影

出入多是官家子弟,盛气凌人

因而有了“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之说



西关最辉煌的年代,应是清末民初

南海、广州乃至广东省的所有经济因素都在这儿

各种货栈和仓库,还有各国商业机构和洋行


恰恰因为这个当日的富人区

背景实力雄厚,几经波折也未倒下

才为我们留下了最市井、最real的广州

来到这样的地方

抬头一望,就是个有故事的建筑

 


现在的西关,褪去了昔日的奢华,多了份安宁

古老的骑楼、贵气的西关大屋

八和会馆的粤韵、没落的铜艺

尽在这个以往的CBD——恩宁路



昌兴大押,昔日广州城的制高点

也是清末时期六大当铺之一

碉堡式的货楼,如今只剩下骑楼

但浮雕、山花、满洲窗

无一不体现出浓厚的老广式中西结合风情

 

骑楼是我国广东、海南、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为当年华侨从南洋返乡所建。西关骑楼大多为巴洛克风格,楼身的设计具有古罗马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


静静躺在路边的破旧房屋

稍不留神,便会错过

这里的故事,是埋在老旧外表下的颗颗珍珠

老西关最后一场奢华的婚礼

不听听,你又可曾知道?



当时被坊间称为“花纱大王”的商人陈泽球

自身十分节俭低调,却用一场婚礼轰动西关

女儿出嫁,嫁妆足足排了500m长

除了珠宝玉器,还有紫檀做的整套家具

凤冠有七八斤重

婚礼在六天里开了几百席...

这是他唯一一次向世人展示他的财富

仅为了爱女能在婚后被更好地对待



走在老旧的道路上,只当这石路是寻常物

可正是这个最为寻常的麻石街巷

承载了许多老广州人的回忆


麻石为花岗岩的一种

雨天不打滑、不长青苔、几百年也不会出现太多裂纹

麻石街巷一般由三五块麻石并列铺彻而成

五块为“街”、三块为“巷”

旧时穷人家买不起电扇,为了纳凉

会在麻石路上铺一张席子,就地而眠



即便是道路旁一个不起眼的出水孔

也被雕凿成金钱的形状

按照广东人的话,水为财

这里自然也就有了这层寓意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

是西关一带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

大部分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青砖木结构、趟栊门、满洲窗是它的标配

   

就这样依窗而坐,看着天井的水雾

挨着吱呀作响的椅子,翻开案头的书墨

有时又怕外面蜚短流长的打扰

于是有了色彩变幻的满洲窗、玄妙深锁的趟栊门



趟栊门是一种古老的"防盗门",左右开启

大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圆木必为单数

因为在粤语中“双”和“丧”同音,不吉祥


满洲窗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刻画组成

要问为什么岭南建筑会出现"满洲窗"?

这就要从驻粤的满洲八旗兵说起

乾隆时期,八旗兵逐渐发展为富裕阶层

而他们沿用的满洲窗

就慢慢成为了岭南地区流行的窗式之一


(▲满洲窗)

西关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

取“平步青云”之意

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

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

晾晒、通行、栽种花木等功能

小小的路、破旧的道,用处还真不少


 

有人说,广州是一线的城市,二线的悠闲

来到西关,我信了

在这个冷不了的天

踱步荔湾涌边,好不惬意



入夜的荔湾湖

更是多了一份静谧

 


荔湾大戏台

汇聚了多少粤韵的影子?

它的两面分别形成两个舞台

一个面朝荔枝湾涌,通常为景区大型活动使用

如此隔岸观戏,昔日又是怎么个景象?


另一个面对大榕树广场

由荔枝湾艺术团在此义演

每天都有许多戏迷聚集在此

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一幕幕爱恨情仇



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

运气好的话,还说不定能看到排练的一幕

笃撑!笃撑!笃笃撑!

几百年的粤剧文化,这都是一个缩影

但路过之后,你是否知道

会馆背后,那段咸丰年间的故事呢?


清朝咸丰年间,,政府为此迁怒并禁演粤剧。光绪年间,粤剧艺人邝新华经过十余年经营,终经允许成立了粤剧艺人行会组织——八和会馆。


走在荔湾湖边,一处破败的老房

但从这布局看来

其主人在西关显然是非凡的存在

、商业的一幕幕惊心动魄



走近李小龙祖居

这位国际巨星

和这里的渊源究竟又是什么?


在人杰地灵的西关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和“功夫之王”李小龙,居然还是邻居?



岁月蹉跎的永庆坊

在晚清开辟为商埠时

曾经是南部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

如今也结合了现代气息

面貌焕然一新



数不清这是我看到的第几栋骑楼

但依然不自觉地停住了脚步

西关大宅门

建筑,不动了;故事,历历在目



在1958年以前,西关人民的家里

多多少少都有一件铜器皿

当时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苏州样、广州匠”

说的就是苏州的技术,广州的工匠


一件成品铜器

少则经过10万次的敲打

正因为繁琐复杂,铜艺一度几乎没落

如今却在这里,成为了西关的特色


  

 

粤  语



普通话有四声,粤语却有九声六调

据说它是最接近隋唐时期古汉语的方言

因而海外的粤语华人,都称自己为“唐人”


粤语的每个字都可以用九个音调来念

变化精微,读起唐诗特别好听

但就算天天在讲粤语的人

都未必能够说出是哪“九声”


来,和游小君一起学学粤语

(点击可查看大图)


  

 

美  食


 

西关是最正宗的广式点心发源地

“三包五点”为代表

三包为叉烧包、生肉包、莲蓉包

五点指虾饺、干蒸烧卖、萝卜糕、糯米鸡、马蹄糕

小份方便、种类繁多

既能满足独自进餐的需要

也能贴合三五成群的小型聚餐

还有凤爪、肠粉、云吞面、艇仔粥...

想想就直流口水!



想知道曾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的

南派面食竹升面,是怎么做成的吗?

拥有64年历史的吴财记面家就能告诉你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面条工艺机械化

竹升面几乎销声匿迹

而在吴财记,你不仅可以吃到这种传统美食

还能参观它的制作过程


   

整个面团制作过程不加一滴水,用鸭蛋和成

再用毛竹碾压敲打面团

人骑在这头,不停蹬脚

控制竹竿碾压另一头的面团

这样的面才劲道爽口!

(你可以想象和面团玩跷跷板)

再配以熬制3小时以上的汤头

一碗老广州记忆深处的竹升云吞面就上桌了


地址:荔湾区大同路和隆里20号


你可知,香甜嫩滑、奶味十足的双皮奶

在清朝就有了?


广州仁信双皮奶的创始人为董洁文与其父

清朝末期,他们在顺德大良以养牛为生

当地的水牛奶极受欢迎

但没有冰箱,董父常为牛奶的保存苦恼

有一次,董父试着将牛奶煮沸后保存

却意外发现冷却后表面会结成一层薄衣

尝一口,居然无比软滑甘香!

从此迷上了它,终于制成了最初的双皮奶


老字号仁信双皮奶

依然保持着三十多年的传统风味

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看这大块的芒果,简直良心卖家啊


地址:荔湾区下九路63号名汇商城2楼



【探索广州·City Walk】

“帝龙脉”与历代帝王都有些什么故事?

为什么北京路可以热闹整整两千多年?

说好笔直的中轴线为什么偏偏拐了两个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五只石羊成为广州的城市文化图腾?

跟着游侠客走,听故事行广州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新年祈福

编辑 / 桑子

旅游 | 世界上的风有很多,为什么偏爱追这个?#2017轻奢越野跑收山之作# | 如何带60岁的妈与3岁多的娃一起去旅行,玩的开心还不累?

小城 | 西班牙科尔多瓦 | 德法混血小城科尔马 

专访 | 10年爬了763次山,跳跃少年海风的平淡人生

电台 | 象岛 | 漳州 | 北海道 | 南京 | 芽庄 | 三峡 

与游侠客一起去登山祈福请戳【阅读原文】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