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于香港与澳门的官方、媒体以及社会广泛使用,语音为广州音,部分专有名称的词汇则与广州有一定差别,但不影响双方沟通,在生活上也不易察觉。澳门粤语长期受香港粤语影响,因此完全一致,外来语更多使用英文外来语,而葡文外来语并不多见。香港于1997年前仍有相当人数称之为广州话、白话;1997 年后基本以粤语、广东话作为香港粤语的正式名称。
香港新界的本地粤语是莞宝片围头话。
1949年前的香港,粤语是香港市区的主要语言。而在新界郊区,有不分则带有粤客混杂的口音,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但这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后,香港粤语出现大量音简现象,当中以鼻音消失 (即n/l不分) 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部份年青人把“你”[nei]和“我”念成[lei]和[ɔ]。把「国」[kwɔk] 误读成「角」[kɔk],「过」[kwɔ] 读成「个」[kɔ] 。香港部分学者称之为「懒音」。
不过,19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其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
由于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大量香港人移民到海外,海外的粤语亦受到香港粤语的影响,亦确立世界上出现标准粤语,取音与语法标准亦仍为广州话。在日常用语及新闻中亦出现诸如“劲爆”(形容事物厉害强大或形容情况鼎盛)、“碌卡”(刷卡)等港式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