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到过一个段子,,,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警察叔叔说,我不相信海底捞服务员会动手打人。
每当提起海底捞,大家都会想到一句话——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可以说,这家火锅店的服务好到有点“变态”了!
网上流传着很多海底捞服务极致的故事,一位顾客结完账,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怎么没有冰激凌?5分钟后,服务员拿着“可爱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超市买来的。”
顾客只打了一个喷嚏,服务员就吩咐厨房做了碗姜汤送来,真是令人感动。
吃完饭客人想把剩下的切片西瓜带走,服务员说,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临走时,服务员提来一整个西瓜:“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给您一个没打开的。”
如果恰好赶上有客人过生日,服务员会全聚过来帮你唱生日歌,额外加送饮料+小礼物+水果。
等待就餐的时间还有水果、饮料、零食,还可以美甲、擦皮鞋......
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
在海底捞没有崛起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标准化服务模式一定是将来的服务模式的发展的必然方向,比如KFC、金拱门等,但是或许是创始人张勇的四川人属性,让他深知“热情营销”的魅力,所以他选择将服务做到极致。
“服务至上、顾客至上”,这是海底捞的理念,但是“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我相信所有的火锅店都知道,但是海底捞是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呢?那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和以“员工为中心”。
顾客为中心很好证明,从顾客进门、等待、就餐、离开的整个消费过程,都充斥着海底捞的理念。
员工为中心是我们看不到的,在整个餐饮行业中,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但其提供的隐性福利却比较多。
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配备空调,电脑;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做清洁,洗衣服。
公司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这些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保险了,他们因此也会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
此外,海底捞出资千万在四川简阳建了一所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免费上学。做到一定级别之后,海底捞会为员工的子女在城里解决上学的问题。海底捞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会拨100万用于治疗员工和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
从招股书上就能看出,海底捞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2015-2017年的员工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27.3%、26.2%及29.3%。
可以说,员工的成本构成了海底捞的主要成本开支,这与海底捞员工的高福利离不开关系,也构成了海底捞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海底捞发家于四川的企业,其创始人目前却并不完全是中国人。3名创始人分别为张勇(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舒萍(张勇的配偶,非执行董事)以及施永宏(执行董事),张勇和舒萍夫妇现已为新加坡籍。
除此之外,港股上市的海底捞也不是一家内地企业。由招银国际和高盛联合保荐的海底捞采取的是红筹模式,上市主体系于开曼群岛注册的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下称:开曼公司),其经营体系由该开曼公司、57家附属公司及合共368家分公司組成。(来源:国际金融报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