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哦是我常说啦),要想感受一种语言的魅力,就去听这种语言的歌,因为歌词既浓缩了文字的精华,又体现了音调韵律之美。我国群众作为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就唱一段“龙崩~龙老~”的智慧群体,哪怕不会说粤语仍然能感受到粤语词的特别之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粤语歌到底特别在哪儿呢?
1. 关于音调
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有4种音调,而广东话呢,一共有9种音调,比普通话多了两倍还不止,其中常用的也有6种,分为“阴声系”和“阳声系”。比如说,“三碗细牛腩面”,虽然只有6个字,但是用粤语来读的话,每一个字的音调都不同,正好按顺序体现了前6个常用的发音。
音调多了,说起话来自然抑扬顿挫得和唱歌一样。
9个音调图示↓
音调已经这么丰富了,在填词谱曲的时候,还要在押韵之余,注重旋律和音调本身的契合。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字本身的音调是往下走的,谱曲时就要注意不能配过高的音。
举个栗子,粤语版的《浮夸》最后一句:“别遗忘有人在为你声沙”的“声沙”,根据上下文就是要表达“别忘了有人在为你喝彩”,那为啥黄伟文不直接写“喝彩”,而要用“声沙”这么拐弯抹角的词捏?这是因为啊,“喝彩”两个字用广东话读起来,“喝”的音调低于“彩”,可是曲子本身最后两个调是一样高的,所以不得不找别的词来替换。
突然明白了为啥黄伟文说写粤语词就像戴着手铐跳舞……
2. 关于气息
和普通话发音完全不同的气息控制也是粤语的一大魅力。说普通话,可以一口气不换地讲完一大段话(如果肺活量够大),可是粤语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啦!如果会看粤语音标就不难发现,大部分字的发音都以辅音结尾,这就意味着你这个字讲完,不管你接不接得上,一定得换口气再说下面一个字!
我这么说,你一定晕了dei不dei?
啊,还是举栗子吧!林夕在2000年为王菲写的那首《不爱我的我不爱》,光是这個标题就可以好好说说了(推一推眼镜、摸一摸下巴)。用普通话读,自然是不用换气就可以轻易讲完一整句,可是用广东话读,“不”的注音是:“bat1”,“的”注音是:“dik1”,结尾短音的“t”和“k”发出来的同时,就等于给这一口气做了個ending了,所以下一个字就必须重送一口气。
当一段话里出现了各种长音短音、吸气送气、停停顿顿的时候,就会显得很有节奏感了。(我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3. 关于选字
我们在听粤语歌时一定出现过的疑问是:这句啥意思?这词啥意思?这两句真的通顺?
其实啊,这都是因为粤语歌很多用词都非常简洁含蓄,一方面是为了兼顾韵律音调,另一方面则和粤语的发展有关。
当我们在进行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那什么大革命时,港英政府不但没有这么做,反倒大力推崇文言文。由于一直以来都没有外力的打压,文言文——或者说文言风格的文字——仍然活跃就不稀奇啦,像“亦”、“何解”、“似”等字都是粤语歌里常用的。
除了文言风格的句子,还有适量的古语、成语等等,既能体现内涵又能提升逼格。
例如谢安琪的《喜帖街》中有一段:
表达变幻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一连用了“堡垒”、“荒土”、“阶砖”、“落霞”几个词,借着意象把主题自然表达出来了。
总结:
当然啦,以上说到的三点只是纯粹技术层面的分享,其他方面包括情感、题材等等都是造就粤语经典的重要原因。而且,每个人心中对好听的标准也是都不一样啦!
最后送一首张敬轩的《春秋》给大家,谢谢观看本次科普,我们下期再会!
春秋-张敬轩
作曲:Edmond Tsang
填词:林夕
编曲:C Y Kong
监制:C Y Kong/张敬轩
那夜谁将酒喝掉 因此我讲得多了
然后你摇着我手拒绝我 动人像友情深了
我没权终止见面 只因你友善依然
仍用接近甜蜜那种字眼通电
没人应该 怨地怨天
得到这结局 难道怪罪神没有更伪善的祝福
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
你没有共我踏过万里不够剧情延续故事
头发未染霜 着凉亦错在我幼稚 应快活像个天使
有没有运气再扮弱者 玩失意
有没有道理为你落发必须得到世人同意
心灰得极可耻 心伤得无新意
那一线眼泪 欠大志
爱若能堪称伟大 再难捱照样开怀
如令你发现为你而活到失败
令人不安 我品性坏
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
你没有共我踏过万里不够剧情延续故事
头发未染霜 着凉亦错在我幼稚 应快活像个天使
有没有运气再扮弱者玩失意
有没有道理为你落发必须得到世人同意
心灰得极可耻 心伤得无新意
那一线眼泪 欠大志 太没意思
若自觉这叫痛苦未免过份容易
我没有被你改写一生怎配有心事
我没有被你害过恨过写成情史 变废纸
春秋只转载要事 如果爱你欠意义
这眼泪 无从安置
我没有运气放大自私的失意
更没有道理在这日你得到真爱制造恨意
想心酸 还可以 想心底 留根刺
至少要见面上万次
本文为三梨说原创,转载请联系三梨说(ID:sallysay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