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粤语讲古重新受重视

粤语讲古重新受重视

2023-05-25 17:04:50

今天,广州日报记者全杰发表了一篇文章《粤语讲古重新受重视》,全文如下:

  

林兆明昨日凌晨驾鹤西去,广州古迷热泪纵横,心中有说不尽的十万分不舍。虽然"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这一林氏经典成为绝响,但林兆明七十多年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专业的工匠精神,已永存人们心中,成为遗留人世的宝贵财富,鞭策后人继续为发扬讲古事业而努力。 

"讲古"始终是林兆明最大的牵挂,即使年逾耄耋,但林兆明始终亲力亲为,与一众广东粤语讲古人一同为广东粤语讲古齐声打气、摇旗呐喊,林兆明曾经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希望粤语讲古要创新形式,坚守讲古阵地,而积极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则迫在眉睫。"

  • 讲古式微大师心急 

粤语讲古有着深远长久的历史,深受广东人的喜爱,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部分,粤语讲古也丰富了无数人的童年,成为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可以说,讲古已经融入了不少老广的生活。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讲古也日渐式微。"现在到讲古坛讲古说书的人,已经寥寥可数,去听讲古的,也越来越少。" 2013年9月2日在广州广播中心举行的"新锐广播长篇小说《西游记》启播仪式"上,林兆明对于讲古的现状感到焦虑。他对广州日报记者说,大部分老一辈的"讲古佬"退休后,基本难觅接班人继续讲古,当时"说书协会里除了颜志图和他的徒弟彭嘉志,都没其他人参加了。"而讲古的听众群更是直线萎缩,"讲古的听众群已经是老龄化趋势,青少年也鲜有喜爱听讲古的。"林兆明说。 

 林兆明还指出,因社会的发展,讲古的阵地先是被狠狠地取消,导致众多讲古艺人丧失了生活依靠,使得讲古一度消失在人们眼前。当年全市仅有两处古坛--越秀古坛和文化公园的古坛。"想要粤语讲古能得以长期的传承下去,能有传播粤语讲古的地方是一个重要前提。"林兆明说。 

  • 讲古也要创新吸引年轻观众 

虽然"粤语讲古"已正式进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但也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逐渐失传的困境。 

林兆明说,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迫在眉睫。"对于培养讲古传承人的培养,不仅需要各讲古大师的积极培养,还需要喜欢讲古的人们从实际行动上的配合。" 

对此,新锐讲古佬陈迪生很是认同,他说,很多喜欢讲古的人们都是喜欢听,想学却觉得学的过程困难而甘愿做一名观众,这往往让他们体会不到粤语讲古的真正乐趣。 

  同时,讲古的形式也要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在今年4月9日,广州又再开创一个全新的讲古坛--"云山珠江讲古台"。在揭幕现场,讲古大师大家们悉数到场,阵容鼎盛,而现场更是有300多名"古迷"闻讯而至,将大师们围得里外三层,拍照的拍照,要签名的要签名,有的还与大师拉家常,场面热闹人气爆棚。揭幕仪式之后,面向全球的首届"羊城讲古鳌头赛"也宣布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招募讲古爱好者和民间高手参与切磋,比艺讲古,更重要是共同挖掘培养"粤语讲古新人王"。在当日首场比赛上,6位小学生轮番上场讲古,吸引了全场焦点。6位小学生来势汹汹,气宇不凡,而且讲古语速、姿势、表情,也颇有大师们的真传,有板有眼。6位小学生年龄更只有介乎6至10岁,尽管面对台下大师,也是淡定自如,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据悉,今年年初,林兆明大师粤语讲古巅峰之作《西游记》开始在珠江经济台重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引起"古迷"沸腾。时至30年前,中国首家经济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午间王牌节目《小说连播》家喻户晓,"边吃午饭边听广播小说"的场景随处可见,从公园讲古坛听讲古到广播里听讲古,广州街坊换了一种更方便的方式,兴致未减,喜爱依然。广播讲古在传承粤语讲古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黄俊英、郑达等艺术家们感慨万分地说:"尽管讲古在上世纪末一度式微,但有了广播这种新形势,把握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创新思维,传播本土独特的讲古文化,让名家名篇以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留存了下来。"黄俊英认为,无论是公园讲古还是广播讲古,都是形式不同,传播平台不同,"公园现场讲古也好,广播讲古也好,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演传播平台,正是有了广播电台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才创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粤语讲古艺术的黄金时代。" 


  • 讲古受重视,市民盼更多讲古坛出现 

北有说书,南有讲古。粤语讲古尽显本土文化魅力,凭三寸不烂之舌,娓娓道来,绝无一个咬字,在无稿的情况下没一处口吃,让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拍案叫绝。上世纪80年代,著名粤语讲古大师张悦楷、林兆明等的古典小说连播《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将粤语广播讲古艺术推向了顶峰,创造了省内万人空巷"听古仔"的奇观。"小说连播"在广东地区家喻户晓,几乎所有广东讲古名家的作品都在这里汇集播出。中午12点"边吃饭边听大师讲古"成了人们的收听习惯,这是岭南最经典的"古仔送饭"。 

说起"讲古坛",要数文化公园的讲古坛历史最悠久,最素有盛名,众多讲古大师已在里面谈古论今超过50个春秋了。早在1952年,当时的岭南文物宫(广州文化公园前身)已有讲古场地。爱国讲古艺术家、广州说书学会首任会长陈干臣,讲古艺术家王盖华等受岭南文物宫聘请,在文物宫内泻玉崖开场讲古,这里也是讲古坛的前身。 

讲古是当时广州街坊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家庭电器的出现,讲古文化在广州公园逐渐式微。1996年,文化公园因听众寥寥被迫宣布取消讲古。同时,很多知名的讲古艺人相继去世,人死艺亡,再加上后继无人,讲古面临失传的危机。 

 1996年,因广州说书学会的演出计划调整,讲古艺人撤出了文化公园。在几年间,梁树雄、关心民等讲古名家也先后息演离开讲古坛或辞世,广州讲古面临失传的危机。 

可喜的是,近年来由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讲古这一富有岭南特色的戏曲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文化公园一直不遗余力去恢复和弘扬这一岭南传统文化艺术。2005年,文化公园提议与粤语讲古艺术大师颜志图合作,弘扬讲古艺术,并于同年11月18日,重开讲古坛,讲古坛初设于泻玉崖,后又迁往棋艺馆。 

 现在,讲古又成为文化公园每周六的固定演出节目,并且受到了市民的热烈追捧。每周六下午的棋艺馆里,稍一坐下就能感受到阵阵讲古热浪,除了讲古人如瓶倒水、炉火纯青的讲古演艺吸引得台下观众座无虚席,观众更是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生怕听漏一句,有时遇到某个故事情节时,更会"哄"的一声响起观众被逗起的爆笑声,每段讲古完毕的掌声更是响彻全场、经久不息,其火热情景一点都不亚于当年讲古全盛时期。 


如今"讲古坛"又多了白云山"白云晚望",这里不仅人流众多,而且也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广州的云山之巅上讲古听古,别有一番风味。有市民希望,可以越来越多公园或者广场开设"讲古坛",让讲古人有更多开坛讲古的好地方,市民也有更多欣赏这门岭南传统文化的机会。

大家都在看
佳人有约丨母亲节欢迎点播:她们也曾经……
穿越时空,声音永恒——粤语讲古泰斗林兆明今晨逝世
反斗好友营丨非”烦“妈妈我爱你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全杰

活动图片:广东广播电视台

编辑:佳丽
搵着数扫我
广东广播“呼啦商城”

听广播扫我
下载“呼啦FM”iOS App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