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晚归,机场车站、上班放学,喝茶吃饭,广州人的都市生活离不开地铁。穿梭于地铁时,总有一把靓丽的女声或温柔或庄严地陪着你来往于大广州,走完每一日旅程。
在和地铁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你有没想过,这个每天在车厢里陪伴你的声音,究竟是谁?
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周咏,就是线网里程全国第三、世界前十的广州地铁声音背后的人。
年轻时的周咏。(受访者供图)
在全国客流强度最大的广州地铁里,每天至少有680万人次听过她的声音。从业20年,为地铁配音十年里,她和广州人一起迎接奥运、亚运盛会,一起见证了珠江新城的腾飞,一起欣赏花城美景。
作为全广州最熟悉的陌生人,此前从未以“地铁女声”身份接受采访的她,在接受广州日报独家专访时说,地铁声音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声音名片,作为广州人,她以能为广州地铁配音为荣。
1999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在公园前站举行全线开通仪式。二十来岁、还是广播界新人的周咏,也赶着去饮“头啖汤”。
自小就在地铁站附近的北京路长大,当时青涩的她,从大大的毛笔字标识“公园前”站上车,兴奋地听着车厢里她认识的前辈的报站声。
她甚至憧憬着有一天,自己的声音能出现在地铁里。“要是我来配音,该怎么表达呢?”
没想到八年后,这个心愿达成了。
如今,在公园前站等车的周咏。
彼时的周咏已从新人成长为广东广播界的著名女主持人,获得过全国“百优”主持人和广东电台“十佳”主持人。
但想通过地铁公司的选拔并不容易。几名候选人,地铁公司负责人不仅要看资料、面谈,还要听不同声音的版本。
“可能冥冥之中注定了就是我”,最终,从2007年开始,周咏成为广州地铁里普通话和粤语的女声,这一播就是十年。此前,广州地铁里的普通话和粤语女声是由两个人分别完成。
周咏说,作为广州地铁声音,虽然十年里有细微调整,但地铁是公众声音,有广州人的记忆,并不适宜做过多改变。
“让人一听就是广州地铁的声音,如果突然变了,就会没有公信力。”周咏回忆,有段时间因为播放英语报站的“歪果仁”同事声音活泼,她也曾被要求在某条地铁线路上尝试用活泼一点的声音来配合。但在整体风格上,广州地铁的声音一直没有特别跳跃。
为地铁配音十年,每次搭乘地铁去广州各处,周咏总会很不自觉地去听声音,给自己“抠病”:有哪些地方处理得还不够完美,哪些声音是自己那段时间感冒了,嗓子状态不好。而这些外人听不出来。
自从接了这个工作后,周咏去到各个城市就会特别留意地铁的声音。 周咏认为香港地铁配音没有修饰性、声音干净、纯功能性。但周咏希望自己处理广州地铁声音时,可以美一点。
而周咏身边的朋友也会跟她说,一回到广州,听到广州地铁用普通话和粤语两种声音配音,就倍感亲切。地铁声音是广州的独特名片。
“这两种语言都是我在做,还很骄傲。”甚至每一条地铁新线路开通,周咏都会特别兴奋。“一方面就是我又开工,要累了,另一方面就是又可以改进自己的声音。”
录音中的周咏。
除了电台主持工作,周咏还会为广告、专题和电视剧配音。
从洗发水到沐浴露,众多品牌广告和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粤语版小乔都是她的声音。这几年,她也是某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巩俐粤语“御用女声”。
相比这些商业性质的配音报酬,“为地铁配音有点像公益性质,但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周咏说。
与一般人想象不同,为地铁配音并不轻松。有时周咏要一整天待在录音棚里,有时每隔一个月就要配音一次。
十年来,广州地铁已经从一号线变成了包括APM和广佛线在内的十条线路,线网里程名列全国第三、世界前十。广交会、新春花市要录音,同时城市飞速发展,广州地铁站点的商业广告播报也在频繁更换。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周咏在为老广州常去的几个站点配音时,就特别有亲切感,每一站都会有一点不同的处理和自己的情感。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比如,在她从小长大的北京路,一号线有公园前站、六号线有北京路站。在配音时,周咏会在脑海中想象,在广州知名的旅游点北京路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仿佛正和她面对面,听着声音介绍。
像后来开通的三号线和七号线“汉溪长隆站”,周咏觉得那是周末假期,一家大小去游乐园的地方,她就会把播报的声音处理得有微弱的欢乐感。虽然“外边的人可能听不出这种变化。”
在最新开通的七号线石壁站,为了粤语发音是按当地村里叫法还是标准发音,她还曾请教了专家。
按照广州地铁官网数据,在全国客流强度最大的广州地铁里,每天至少有680万人次、最高峰900万人次听过周咏的声音。
如果按此估算,一个月听过周咏播音的人次数就有2.04亿,十年下来,周咏的声音被收听次数早已超百亿。
除了地铁报站,广州地铁车站内的提示音、换乘音、下雨天有雨伞借等便民服务和应急状态的语言播报也是周咏。
播放地铁规则时要严肃;国庆五一新年客流大时,声音要让人不烦躁;末班车提醒时一句“祝您旅途愉快”要温馨,预录的地铁紧急状态时,则要求镇定的声音。
“相比广告、影视剧,地铁里的声音平、单一,要求功能性”,周咏说,可能一句“小心扶手,谨防夹伤”的提醒,在地铁里匆忙来往的人群并没有留意声音的变化,但每种声音背后都有不同语气。
什么地铁声音最难录?周咏说,是人的声音要配得像机器一样。
广州地铁曾为乘客提供一条电话语音查询各个站点的行车起始时间,要求播音员模拟机器的声音来播放。周咏感觉毕竟人不是机器,“KEEP住一个状态” 没有气息变化,录音时连喘一口气的机会都没有。甚至录着录着,她感觉自己也变成了机器。
地铁不仅是一座城市的交通工具,也是工作、加班,早出晚归、奋斗在广州的都市男女情感经历的旁观者。
在周咏开始为广州地铁配音那一年,畅销书《杜拉拉升职记》正当红,有一段正是描写白领在广州地铁的内心感受。
“地铁到了体育东站,拉拉才勉强克制住眼泪,缓缓走出地铁站。从公园前到体育东,这一段路线是拉拉坐熟了的,她闭着眼睛都知道地铁一号线运行这段区间需要12分钟,她就哭了这整整12分钟。”
对于这种情感状态,身为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周咏更有体会。
在为广州地铁配音前,她曾经主持过一档知名的谈话栏目《真情真我》,并因此着实“火”了一把。听众从广州、珠三角甚至到西安都有,有事业单位管理者,也有还在上高中的学生。
那是小灵通盛行、网络还需拨号的年代,那是没有微信、微博、地铁上还没“手机低头族”的静谧时光,每天晚上10时多,一档谈心节目,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一把温柔的粤语女声飘荡在广州城的夜空,当时而立之年的周咏就这样与听众分享他们的生活、成长、情感经历。
当时的听众与主持人周咏的沟通方式,除了寄信、打电话,最潮的方式是发手机短信、写博客文字给她。
就这样,周咏像知心姐姐一样,陪着听众们一起走过青葱岁月,听他们的奋斗史,陪着下班夜归后的他们,一起道晚安。
在《真情真我》节目结束的那一期,不少听众打来电话哭着说舍不得。周咏自己也在几天前忍不住在麦克风前哭。有来自增城的大学男生,在宿舍里给她唱歌;有一个刚做了妈妈的听众亲自跑到电台,把和周咏的合照给她。旧照片中,还是少女的听众和同样青春的周咏笑得很甜。
甚至今日,那些从高中、大学时代就听她节目的听众,有的还能从地铁里的粤语报站中,听出那就是周咏的声音,辗转找人告诉她。
实际上,周咏并非播音科班出身,她最初学的专业是会计。因为对播音的热爱,上学时,她就以实习生身份走入播音界。
几个月前,广州一家报纸把一名电视台主持人当作广州地铁的女播音员进行报道,周咏的朋友圈也因此“炸”了。好多圈内的朋友替她不平。由此,此前从未接受外界采访的周咏,才被朋友推荐了出来。
十年来,周咏身边的同学、朋友、家里人都知道她为广州地铁配音。但几乎没有人能从地铁的普通话播报中,猜到字正腔圆的声音来自广州人。
周咏说,不带口音的普通话的声音既得益于小时候上少年宫,参加过朗诵比赛和演话剧的经历,也是她成为电台主持人后,对自己的一种职业要求。
三月份,春天的脚步近了。
从周咏的办公室所在地,广东广播电视台13楼的走廊窗口望下去,被洋紫荆“渲染”的流花路和有年头的建筑“白宫”映衬的流花湖,美得让人惊叹,不亚于西湖。
在从业20年,为地铁配音十年里,周咏和广州人一起欣赏过像流花路这样的广州美景,一起迎接过奥运、亚运盛会,一起见证了珠江新城的腾飞。
周咏自己也从而立之年走到不惑之年。十年前,她的同学孩子还小,同学跟坐地铁的孩子说,“听,那是阿姨的声音”,孩子自豪地告诉班上同学。而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在读高中。
十年前,周咏的听众来信和电话还很火爆,而现在网络、微信公号、APP成了年轻人的倾诉休闲方式。十年前,周咏是忙于事业的知名主持人,现在的她岁月静好,想多陪伴家人。
如今周咏的女儿已经能发出稚嫩童声,能在地铁车厢里听出妈妈的声音。
但有些东西未变。公园前、西门口……广州地铁一号线的报站声,还是周咏十年前的声音。
周咏说,她很珍惜这份工作,以能为广州地铁配音为荣。
“我希望广州或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通过这把声音,都可以在广州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她淡淡地说。
来源:广州日报人物在线 (ID:renwuzaixian)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洪达 实习生张竹韵(署名除外)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