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读于港村某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笔名:小产三,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记录自己作为一名广东人却遭受粤语暴击的故事:
刚来香港的时候,我说过一句现在看来很蠢的话“我要变成本地人。“这句话的可以翻译成:本地人都会觉得我是本地人。
我是一个广州人,广东话可以说是我的母语,tvb我也已经看了十几年。以前我觉得我来香港,和香港人应该是同声同气,没什么区别。直到五年前的一次旅游,一次问路让我明白到,我没办法成为香港本地人。那时,我和我的表姐来香港旅游,我们要找一家在“弼街”的茶餐厅,于是我问一个银行的保安大妈:“弼街怎么走?”奇怪的是,我说了几次保安大妈都听不懂我说的是哪里,最后她终于恍然大悟“哦!弼街!”原来是我说的“弼”字的发音和她们习惯的发音不一样。事实就是这样,广州人说的广东话和香港人说的广东话就是有些不一样,香港人很快就能听出来你是不是本地人。这件事一直鲜明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带上了一丝丝屈辱的色彩,因为保安大妈恍然大悟时那个难以描述的表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八达通(香港一卡通)增值的时候,我说“两百”,香港人会向我确认说“二百”。所以,来到香港后,我希望自己能彻底变成一个香港人,无论是语言上,还是生活习惯上,甚至是观念上。
我身边的同学大多数是内地生,大家一起的时候必须说普通话。当我们一起去购物、吃饭的时候,店员或者服务员听到我们聊天,一般都会直接过来和我们说普通话。同学们有时就会把交流的任务交给我,我用广东话来点单或者做其他的沟通。有趣的是,有一位学过半吊子广东话的同学,每次点单的时候,他都还是会努力地使用他不算标准的广东话,在明知道对方会普通话的情况下。
其实,香港现在哪个服务行业的人不会听说普通话呢?至少我没遇到过。派我来交流、努力用半吊子广东话来交流,表面上说,是想方便不习惯使用普通话的对方,但我想,或许也存在一种心理,想融入这个社会,想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想更靠近本地人。或者,再往心底深处多窥探一寸,是不想暴露自己大陆人的身份,害怕因为说普通话而受到歧视。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另一位同学,去大商场询问台询问的时候,会说英语。我也曾不解地问,工作人员肯定会说普通话的呀,你为什么不用普通话?她答曰,说普通话的时候,工作人员可能听不懂她的问题,她也可能听不懂对方的普通话,所以还是英语来得方便。说到这,我联想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香港地区顾客语言和服务态度的关系,英语高于广东话高于普通话。
但是,我越努力想向本地人靠近,越发现这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看过Facebook上一个介绍香港网络潮语的视频,只有lol是我明白意思的,但事实上我聊天根本不会使用lol。我也听过学校一个关于konglish的讲座,讲座请来了一个香港的网红,在座的本地人很兴奋,我却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我想,缺少了十几二十年的文化浸淫,我真的没办法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本地人。经历过几次这样的无力之后,我突然释然了——我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一个本地人?我就大大方方地标签自己是一个内地人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