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广东话&广州话,我们不一样?

广东话&广州话,我们不一样?

2020-11-09 03:59:37

广东话&广州话,我们不一样?



首先感谢小仙女的来稿,因为有你的故事,让“港村日与夜”仙气十足。



她就读于港村某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笔名:小产三,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记录自己作为一名广东人却遭受粤语暴击的故事:

 

刚来香港的时候,我说过一句现在看来很蠢的话“我要变成本地人。“这句话的可以翻译成:本地人都会觉得我是本地人。

 

我是一个广州人,广东话可以说是我的母语,tvb我也已经看了十几年。以前我觉得我来香港,和香港人应该是同声同气,没什么区别。直到五年前的一次旅游,一次问路让我明白到,我没办法成为香港本地人。那时,我和我的表姐来香港旅游,我们要找一家在“弼街”的茶餐厅,于是我问一个银行的保安大妈:“弼街怎么走?”奇怪的是,我说了几次保安大妈都听不懂我说的是哪里,最后她终于恍然大悟“哦!弼街!”原来是我说的“弼”字的发音和她们习惯的发音不一样。事实就是这样,广州人说的广东话和香港人说的广东话就是有些不一样,香港人很快就能听出来你是不是本地人。这件事一直鲜明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带上了一丝丝屈辱的色彩,因为保安大妈恍然大悟时那个难以描述的表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八达通(香港一卡通)增值的时候,我说“两百”,香港人会向我确认说“二百”。所以,来到香港后,我希望自己能彻底变成一个香港人,无论是语言上,还是生活习惯上,甚至是观念上。

 

我身边的同学大多数是内地生,大家一起的时候必须说普通话。当我们一起去购物、吃饭的时候,店员或者服务员听到我们聊天,一般都会直接过来和我们说普通话。同学们有时就会把交流的任务交给我,我用广东话来点单或者做其他的沟通。有趣的是,有一位学过半吊子广东话的同学,每次点单的时候,他都还是会努力地使用他不算标准的广东话,在明知道对方会普通话的情况下。

 

其实,香港现在哪个服务行业的人不会听说普通话呢?至少我没遇到过。派我来交流、努力用半吊子广东话来交流,表面上说,是想方便不习惯使用普通话的对方,但我想,或许也存在一种心理,想融入这个社会,想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想更靠近本地人。或者,再往心底深处多窥探一寸,是不想暴露自己大陆人的身份,害怕因为说普通话而受到歧视。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另一位同学,去大商场询问台询问的时候,会说英语。我也曾不解地问,工作人员肯定会说普通话的呀,你为什么不用普通话?她答曰,说普通话的时候,工作人员可能听不懂她的问题,她也可能听不懂对方的普通话,所以还是英语来得方便。说到这,我联想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香港地区顾客语言和服务态度的关系,英语高于广东话高于普通话。

 

但是,我越努力想向本地人靠近,越发现这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看过Facebook上一个介绍香港网络潮语的视频,只有lol是我明白意思的,但事实上我聊天根本不会使用lol。我也听过学校一个关于konglish的讲座,讲座请来了一个香港的网红,在座的本地人很兴奋,我却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我想,缺少了十几二十年的文化浸淫,我真的没办法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本地人。经历过几次这样的无力之后,我突然释然了——我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一个本地人?我就大大方方地标签自己是一个内地人不行吗?

 


于是,我不再担任广东话点单员,聊着天也不再需要转换语言频道,直接继续使用普通话,这样我也不再需要把店员的话翻译给同行的朋友听。有一次去逛街,我在一个鞋店里一直说普通话,店员也努力地用她不算熟练的普通话和我沟通,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广东话呢?”我为什么要说广东话呢?况且店员的介绍,我也想让我的朋友听到,这样她也可以给点意见。甚至有的时候,我觉得说普通话还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呢,因为有些香港人认为内地人很有钱,哈哈。


曾经,我在香港出行的感觉可以用战战兢兢来形容。我自觉代表着大陆人的形象,时刻要保持最高的素质,否则就可能又让大批无辜的人担负上罪名。但是在无数次目睹香港人斑马线冲红灯之后,我也释然了,香港人也不外如是,一样有低素质的人。仔细想想,对大陆人有偏见的少数激进派,就算我多循规蹈矩,也没办法消除他们对我们的偏见。

 

昨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跟着一批香港人冲了一个真的没有车的人行红灯。我开玩笑地和同学说“这个时候我要假装我是香港人”。同学说“警察抓住你,要你出示身份证!”哎呀,我是有香港身份证的呀,虽然不是永久居民,那也是个身份证啊!

 

是啊,政府都承认了,我就是这里的居民,是大陆人还是本地人,又怎么样呢?




作家余秋雨被问到如何看待地方方言逐渐消失的问题时,他首先表示不希望方言消失,“中国这么大,就像各个地方都有美食一样,如果有统一的美食的图谱,把各个地方的美食消失了,我们是不是感到很遗憾”?


他说,语言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交流和沟通功能,譬如你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当然用普通话就很好;但它还有一种,是和乡情连在一起的文化功能,“因为每个地方的生态还是有点不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他希望方言能够适度的保留。但他同时也认为,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有关机构可以有选择地保留,不要全部保留。


“小的时候感觉就隔壁村子的话是听不懂的,比如陈家和张家是世仇,隔了一条河,如果不用自己的语言而用对方的语言就是不孝。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方言越多,层层叠叠的方言造成沟通上的障碍的时候,该淘汰的方言就应该淘汰”。


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保留下来呢?他建议一些语言学家可以做些工作,那些具有丰厚的历史,有较大的人口覆盖面,又具有相当的内涵,包括书面内涵,或者生态内涵的方言,能够保留下来。


在余秋雨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时,有172个地方剧种,这些地方剧种主要靠方言来演出。“如果全部保留的话,那就不对了,因为没有人养活他们,现在年轻人已经不喜欢了。所以年轻人和爷爷讲一样的话的可能性很小,他的语言已经变了,变成了一种新的方言”。


曾经有个说法,在21世纪以后,中国传统戏曲能够完整保留十种就够了。“172种变成10种,数字好像是少了,但是能够在21世纪保留10种生龙活虎的中国地方戏曲已经相当了不起,现在估计10种都很难了,所以方言也是一样,不要太多,保留几种就可以”。(转自腾讯文化)




故事看完,一个不会说广东话的外来村民来说说语言文化:


1.港村人喜欢把自己说的话叫广东话,但是“粤语”这个词其实真正含义是广东所有方言,还包括了很多种,广州话啊韶关话啊南海话啊茂名话啊等等。小仙女说的算是广州话;


2. 文中小仙女兼广东话点单员身份转变地看似措手不及却又似乎情理之中。有句话说:人呐,要入乡随俗。刚入乡的她,想随俗发现不好随啊,还是做回通用的“大陆仔”显得更真实,活得潇洒随意走心一点。


3. 自己刚接触这个港村环境的时候,也想着要好好随俗(学粤语),慢慢的发现,港村原住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迁就我们,逼着他们自己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与其自己用蹩脚的粤语,还不如直接普通话算了,彼此双方都不用心累。


4. 整个中国,要说语言保存最好的区域个人认为无疑是香港,新疆、西藏、内蒙听不懂,但是人数少,影响力有限,四川重庆等地方言也能听懂个大概,其他各地虽然方言也有,但基本被汉化,说的用的都是普通话。对这个现象不能说好与坏,我只觉得这种语言同化和文化流失是一种遗憾。

 

对了,小编也会点方言,隶属吴语系,也许你可以猜出小编地区,但猜不出的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是不是还会说方言呢?

 

以上为小编个人看法,欢迎与小编讨论语言文化,粤语学习。


再次感谢小产三的来稿。

 


2018/3/19

Typhoon

港村日与夜

 

 

港村故事还有很多,若你有所收获,那我的港村故事就会一直说下去。


欢迎关注置顶转发

港村日与夜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