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你在日常使用粤语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识讲唔识写」,甚至「识写又唔知点解」的尴尬情况呢?有见及此,
粤趣志 × 余福智老师,全新栏目『风趣粤语字』上线啦!
粤语文化有多博大精深?粤语文字有多源远流长?锁定粤趣志,每周和你笑谈风趣粤语字!
说到饮食买菜这方面的用语,广府人和北方人就真的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而这些差异,与其说是南北的区别,倒不如说是古今的区别。粤语说「食」不说「吃」,真的是更贴近古代汉语的。你想想,成语不是有「食古不化」、「食肉寝皮」等等吗,他们不也都用「食」而不用「吃」吗。再古老一点,找到《诗经》,秦风有一篇《权輿》,其中有一句是「今也每食无馀」,恰好就是说食不说吃的。我推断广府话最早是秦驻岭南大军的话,这里又得到一个旁证了。
食字,是广府人普遍使用的。如果还想找一个稍为古老一些的呢,我还可以提供一个「喫」字。我小时候,有很多时候仍会听到四周的人说这个字。比如:「喫饭未呀?」(吃饭没有?)、「呢餐条鱼好好喫呀,点整㗎?」(这条鱼很好吃,怎么做的?)都用这个喫字。原来我觉得这个字很老土,后来在《水浒传》里面,跟这个喫字碰口碰面,碰得多了才突然想起:咦,原来在宋朝大家都说喫什么的。我想,喫,是秦之后又一次中原大移民传入广东的。喫字的写法是:口字边一个地契的契。也就是「契爷」个契。
跟说食不说吃一样,广府话口语也只说「饮」不说「喝」的。比如我们早上「叹茶」,就叫饮茶,从没听过有人说去「喝茶」的。「喝」本来是「大喝一声」那个喝,跟饮水之类无关。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后来会变成「饮」的意思了。算啦,变异的原理就留给专家去研究吧。我现在只想请一些说普通话而又想学学广府话的朋友帮我翻译几个词语:我讲普通话,你翻译成广府话。喏,来啦:「喝啤酒」——没错,要译成饮啤酒。「别喝脏水」——咪饮啲污糟水。「吃饱了,喝醉了」——什么?你翻译成食饱饮醉?错!饮饱食醉才是正确的!你认为我才是错的?你说饮不能够饱,食不能够醉对吗?嘿,人都醉糊涂喽,不就都反过来说了嘛!饮饱食醉,这样说才生动嘛。这些特殊的生动讲法,其实是广府话的精华哦。
食饭饮酒,当然要找东西来下饭下酒。找那些是什么呢?普通话叫「菜」,广府话叫「餸」。餸和菜有什么不同呢?广府话说「买餐餸」,是说连鱼肉带瓜菜一起买回来的。如果说去市场买菜,就是只去买生菜菜芯芹菜芥兰之类,是不包括买鱼买肉的。鱼肉瓜菜一起买,那才叫买餸。传统讲法就是这样,餐台上摆开所有下饭的咕噜肉、白切鸡、清蒸鲩鱼、生炒菜芯,全部叫餸。你吃一片芥兰,是食菜,但是你夹一块猪肉吃,就不能够叫做食菜,而应该叫食餸。
去到饭馆点菜,也应当是点餸。不过现在受到普通话影响,你说点菜,也没什么问题咯。
本期粤语字知识点总结:
☆「食」——吃。
★「饮」——喝。
☆「餸」——下饭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