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而来的RUCers汇聚在中关村大街59号院,家在不同方言区的小伙伴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儿化音明显的京片子,喜剧中偏爱的东北话,难以令人相信是现代汉语的闽方言……各具风味的语言就这样交织在一起,于包容的胸怀中碰撞出独有的欢笑与亲密。
在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总会被同一宿舍内的语言习惯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你是不是也曾不自觉模仿的舍友说话惟妙惟肖,能讲出一口地道外(地)语呢~开学到现在,舍友们的方言,你都学会了吗?[好好看]精心为各位Rucer特别准备了方言合集,看完本篇推送,你会的方言就不止一两种啦~
精编版方言配合文字食用更佳哦~
北京话
来北京久了,和宿管阿姨说话次数多了,总能学会一两句“京片子”。不过北京人可未必都会说北京语音。我们说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和尖团音不分,儿化音多的北京话有所不同,小编有一搭没一搭想学,也没见成果,主要还是北京话里方言词丰富,其他方言区讲普通话时不怎么用;还有日常口语说话简练,语速较快,老有吞音。
您想打入学一个月内掌握北京话?得,还是断了念想儿吧。
表情包教程
【同学说】
A: 胡同儿,串儿,冰棍儿,老酸奶儿……儿化音很普遍。
B: 胸是炒鸡蛋!
C: 北京人说对,是 “对对对……”“没毛病”。
D: 请把舌头翘起来。
E: 北京方言给人感觉是历史的厚重感,文化悠久,是文化遗产。胡同里的小吃,都要依靠北京话叫卖呢。
F: 北京话说得太快,说话又有些含糊,听出租车司机说话就感觉一头雾水。
G:之前一直因为北京话就是标准普通话,来到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上海话
就如夜上海让人难以忘怀,沪语亦是声名广播。上海话是吴语的典型代表,既有着吴越江南语言的温婉细腻,也兼具经济金融中心的开放包容与迅猛发展。“博物馆”“雪花膏”“自来水”等新兴词汇都是从上海话而来。
上海话给人一种时髦精致的感觉,且骂人贼得劲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或是papi酱在视频里的上海话表演,有趣、嗲,又同时带着一种傲娇气息。“伐开心,要包包”“昏古七”,也都是上海话的演化,也是嗲到昏古七了。
A: 侬晓不喋啦,说上海话的时候需要配上一根手指。
B: 其实它从属于吴语,历史也是蛮长的。
C: 除了上海市区方言,上海郊区也有好多方言的!
D: 轰度唻侠啦(风好大啊),浮死好来瞎(好可爱),好伐……
E: 叠词用得多。东掰掰、西掰掰(东面、西面),迭掰掰、伊掰掰(这里、那里)。
湖南话
湖南话的特点可能就是种类杂多吧,湘语、客语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语种。语种杂多,但想必最出名的还是长沙话。湘音缭绕、楚语云飞,这是人们对湘江楚水之语温和的念想。
但实际上,除了远古留存下的温婉,长沙话中更有几分诙谐与泼辣。长沙话说:逢年过节,野(yǎ)老官死绝。这句话的意思是到节假日,对适龄但还没有结婚的单身狗来说,那些朋友都不见了,都陪老婆或者女朋友去了。野老官,不完全是死党的意思,平常有来往的朋友都算野老官。
依长沙人的习气,那些太过平实的词汇说起来似乎都有点拗口,于是创造一些诙谐的词汇来,野老官就是其一。
(你这个骗子)
(别骗人了~)
A:元音鼻化现象相当普遍。
B: 又记起在天安门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用的湘语。
C: 喋啰 ~ 干麽子?有很多语气词。
D: 湖南人说普通话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容易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些副词和形容词夸张了。
E: 我看湖南台比看央视还多。你懂得~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都可以学到很多湖南话。
陕西话
黄土养育了憨厚的关中人,也孕育了丰厚的中华文明。陕西话,即关中语,亲切直爽而又深沉厚重,让我们既可以从中窥见古老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以领略到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意,在物欲膨胀的时代,这种直爽让人格外珍重。
当然,陕西话亦不失风趣,比如《武林外传》中的佟掌柜,一口标准陕西话“额滴神呐”让人忍俊不禁;又如影片《有话好好说》中一句“安红,额爱你”更是响彻大江南北。
(“木乱很”:很木乱,很烦)
(“瓷马二愣”:不机灵,反应迟钝)
A: 陕西话应该是所有方言里最硬邦邦的,用陕西话来读戴望舒的《雨巷》,浪漫和忧伤绝对会成为泥泞地里头的荡气回肠。
B: 秦腔《下河东》可以一个人面红耳赤、扯着喉咙吼上个把小时,可见陕西人不顾一切的执着、倔强、刚硬。
C: 陕西各地方言不大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含义不同。
D: 我曾经看过贾平凹的作品《秦腔》,觉得陕西话充满了乡土气息,朴实。
E: 觉得陕西方言可谓历史悠久,仓颉造字,仓颉就是陕西人。
F: 武林外传佟掌柜的陕西话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东北话
东北话“通俗易懂”,通行全国可能也不会有什么障碍。那些特殊的词汇就算你从未听过,只要碰上了,立刻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过据东北同学吐槽,东北话内部差异也很大,不是全都一个味儿。有个说法是,火车一过了沈阳,车上的口音就变了个味儿。像辽宁地区口音转音频繁,语调起伏较多;黑龙江地区语调会比较平直,但也不完全是普通话,乡土风韵还是很明显。
东北话也因其易懂,且颇显幽默,成为各类戏剧作品的偏爱。
嚯嚯:祸害
扯犊子:(1)说一些不实际的事物、瞎扯、瞎说。(2)不务正业;(3)交男女朋友。
A: 哎妈呀,咔咔的。东北话需要高调、大嗓门,这可能跟东北地区当年地广人稀、四野开阔有关。
B: 自本山大叔走红,直至今日众多笑星后浪推前浪,一部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及春晚小品让东北话传遍了大江南北……太洗脑了。
C: 一直以来都喜欢东北话,尤其喜欢那首《我是东北人》,俺们那旮旯一句话,亲切淳朴,东北人管小妹不叫小妹,叫老妹,风趣而情真,二人转中的男女搭档表演,哥哥老妹亲切到心底,东北话真实,豪放,幽默,直爽。
D: 那咱东北人,杠杠的。你别吱声,听我的,让我瞅瞅。
E: 每次听见宿友说东北话就觉得特别好笑。
广东话
广东话,可能是最古色古香的汉语方言了。别看普遍使用粤语的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现在靠近海洋,对外交流便利,历史上的华北华中地区长期遭受外族入侵及语言冲击,雅言就在岭南地区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除了粤语使用地区的朋友们,无数动听的粤语歌曲更使得全国人民接触、了解、喜爱上粤语这一方言。你可能不知道,它还是加拿大第三大语言(次于英语和法语)、美国第三大语言(次于英语和西班牙语)、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呢。
粤语,黑凤梨(喜欢你)!
A: 粤语歌多好听呐,粤语说情话最适合。 黑凤梨(喜欢你)。
B: 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以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音
C: 很多粤语歌贼好听,《喜帖街》、《富士山下》都好听到爆炸。
D: 想听懂粤语还要找网上翻译......
E: 其实粤语都出书啦。想学的人可以买一下,还有专门的学习粤语的网站。不得不说挺难懂的。
F: 看港片就觉得粤语非常有趣。
彩蛋↓
实用夸人短语:“猴赛雷!”(好厉害)
(猴腮雷)
福建话
胡建话
“胡建”普通话可能是被大家调戏得最多的梗啦。不过真正的闽语说起来呀,能听懂的外省同学可就凤毛麟角了。
福建(闽)有五种汉语方言: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和莆仙语。这五种也互不统属,学界认为是汉语下属的五个语种,其中差异可大着呢。其中的闽南方言声调多,还分口语和书面语。闽南方言的一个特点是很多词正读倒读意思一样,比如“便利”和“利便”,“客人”和“人客”等等。
小编曾经有意向同学学闽南语,一周才记住几个人称代词你我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难怪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福建人说土话。”
“想你,想发短信给你”
福建普通话+闽南话双语
“抚摸着你的脸庞”
福建普通话
A:闽南语很难学,闽南语完全听不懂。
B:其实我是Hu建的。虽然h和f傻傻分不清楚,但我们笑起来也不会“发发发”地笑……
C:干脆利落。
D:闽南方言地区差异挺大的。闽北,闽南,闽中,闽东,闽西,莆仙方言。
E: 我觉得因为地理的因素,沿海地区的方言都挺相近的......
小练习
Q:当你瞅见下面的表情包时,可以使用哪张表情包回复呢?(滑动查看答案~)
最自豪、最有趣的方言
这期的部分方言就介绍到这里啦,
学不会舍友方言不要紧,
配音教程学会了吗?
还有哪些方言,
你很喜欢,
还没有展现~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
“你最自豪或觉得最有趣的方言”
方言小故事/实用小技巧都可以喔~
在此,感谢配音同学:皓陵(北京),(上海),(湖南),屈家桢(陕西),祁博贤(东北),何东婷(广东),陈天昱(福建)的帮助与支持~谢谢你们!
本报记者
文/陆歆韵 江秋怡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江秋怡 钱莹
音频编辑/金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