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剧迷
头条菌煲过不少香港TVB的电视剧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还是
那些充满魔性的经典台词
▼“ 发生呢啲事,大家都唔想”
▼ “做人最紧要开心”
▼“你饿不饿啊,要唔要煮个面你食”
染鹅
最近头条菌却发现
TVB有一部叫作《逆缘》的新剧
完全是不一样的画风
“囡囡,侬今朝有空伐”
“侬妈妈脑子瓦特了,覅去睬伊”
“那俩个宁吵相骂啊”
“生活伐有尬适宜额“
哦呦~这不是阿拉上海话吗
泥萌来感受一下
↓↓
(视频2分27秒,TVB新剧《逆缘》里的上海话)
是不是感觉非常的亲切啊
难怪微博上的网友们都炸了
原来港剧也可以这么“海派”哦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激动呢
头条菌觉得大概是因为
上海人自己的生活中也
越来越少地使用上海话了
这是最新披露的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
6-20岁本土出生的人当中
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
会讲方言的人最多的是西南地区
重庆、成都、贵阳等地会说方言的人
达到 9 成以上!
其次是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
当地会讲方言的人近 8 成!
广州地区说粤语的比例也达到了 7 成!
但是,旁友们,注意看
吴语区,也真的很让人无语
竟然全部在3成以下!
而在上海地区
会讲上海话的只有22.4%
也就是说,每10个上海人中
只有2个左右会讲上海话
看到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网友们也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
啊……上海话,老外来了上海都想学。上海人偏偏都在讲普通话。——六壁坂
是真的,我这个23岁的上海人都不怎么会说上海话。——Benedict_Cumberbatch_
上海小孩00后一代,基本不讲上海话,会听不会说,作孽啊!——gina安好便是晴天
可以说是很让人心痛了
上海闲话必须代代相传
其实近年来上海话也是
频频出现在各种影视剧中
其中不乏《麻雀》、《伪装者》
《欢乐颂》、《我的前半生》等热门剧集
甚至还有《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将
上海话作为主要对白的电影
比如最近热播的《远大前程》
旁友们,都追了吗
似不似都被赵立新饰演的陆昱晟吸粉了啊
那一口地道的老上海话
真的是超级苏啊
好多网友都在微博上疯狂打call
官微上还开起了「上海话小课堂」
为粉丝们普及阿拉上海话
讲斤头:jiang jin tou,讨价还价
适宜:se yi,舒服
蛮灵额:man ling e,很棒,很赞,有用的
小赤佬:xiao ce lao,小鬼,家伙
扎台型:ze dai ying,很有面子,出风头
吾欢喜侬:wu huan xi nong,我喜欢你
每次煲剧的时候
听到上海话对白的时候
头条菌真的觉得又亲切又惊喜了
所以今天头条菌特地
为你准备了一份
看你到底是不是
上海话技能max的追剧达人
还等什么?赶紧来做做看吧
在电视剧《欢乐颂2》第五集中,安迪来到南通碰巧遇到了包总的妈妈,包妈很是热情,一口一个“囡囡”地叫安迪,请问“囡囡”是什么意思?
上海话中的囡囡,类似于“宝贝”的意思,尤其指年龄在6-9岁的小姑娘,有特别疼爱亲昵的意味。
电视剧《伪装者》中,大姐教训阿诚“不学好!穿的像个小开!”,请问“小开”是什么意思?
“小开”是上海话独有词汇,一般指没有自己独立打理的一桩生意或赖以作主要生活来源的专业,只恃着老爸或老家财势的富家公子。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女士在劝说唐晶成全子君与贺涵的时候,引用了一句俗语“万宝全书缺个角”,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他的知识渊博什么都懂,就只差这一角落的问题还没弄明白。上海有个比较著名的独角戏段落就叫“万宝全书缺个角”。
在电视剧《国民大生活》中,郑恺饰演的是北京小爷向袁姗姗扮演的上海姑娘自我介绍“我叫王舒望”,结果让袁姗姗爆笑不止,请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王舒望这个名字用上海话念出来就是“横竖横”,有“豁出去了,拼了”的意思。
还有梅斌、洪韶玉、柴武、柴思思、马彤、陈金萍、聂思萍……上海话念起来就不一样哦,你懂的~
上海话里”晚上“的意思。还有这些描述“辰光”的上海话,如老清老早(大清早)、上半日(上午)、中浪向(中午)、下半日(下午)、夜里向(夜晚)。
在电视剧《远大前程》中,赵立新饰演的陆先生非常生气地和属下说:“他是不是寿头?”你知道“寿头”的意思是什么吗?
“寿头”是指昧于人情世故,易受愚弄欺骗的人。不过头条菌提醒大家最好还是不要用这个词,有点不礼貌哦。
《爱情公寓》之中,吕子乔说过一句上海话“乃伊组特”,请问它是什么意思?
拼音ne yi tsu theh,对应普通话中的把它做了,原意为将一件事情完成,后引申为把“他”做了,即将人杀死。
1995开播的《孽债》是沪语电视的代表,里面马老板有句话:”侬放只码头给我跳跳,我也拎得清。“上海话中的拎得清是什么意思?
“拎得清”这个词,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懂事理、悟性高、进退得体。简单说,拎得清,就是让人相处起来觉得很舒服、自在。
不过也有很多老上海宁
表示现在电视剧里的上海话
总给人一种“不贴”,“牵强”
“勿适意”的感觉
远远没有九十年代
《孽债》《股疯》等剧里的上海话
来的地道和标准
根据一些专家的观点
标准的上海话
应该有“尖音“和”团音“之分
比如:“心”和“新”
普通话:两者的发音一样。
上海话:“心”的声母发尖音,即类似于“s"的音,“新”的声母就是团音,和普通话里的“x"音相差不大。
上海话里的尖音有很多
比如以“相”为偏旁的“想”、“箱”等
还有以“清”为偏旁的“静”、“倩”等
然而现在日常生活中
已经很少有人在说上海话的时候
能够分清楚尖音和团音
另外上海话里还有
“文读”和“白读”的区别
文读用于书面语,近似于普通话
白读就是家长里短的大白话了
再举个例子
比如:“大”
文读:“大木桥路”、“大世界”等地名里的“大”,念作“da"。
白读:“大肚皮”(即孕妇)、“大排骨”里的“大”,念作“du"。
感觉上海话的学问可真深啊
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真的又嗲又苏
现在很多网上流传广的上海话
多是一些不上台面的脏话粗话
想要好好地传承上海话
还是要从传播优雅的上海话做起啊
最后头条菌献上
老底子上海宁说上海话
感觉每一句都是享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