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它的名字说明的一一样,共基极电路(如图22-10所示)的基极为信号接地点。直流偏置与共发射极电路的直流偏置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在发射极施加输入信号,而不是在基极施加输入信号。这种配置方案会引起电阻RI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导致Ie发生变化。这种很小的电流变化会产生流经R的电流有很大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产生 了放大的效果。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的相位是相同的。
![](https://ks3-cn-beijing.ksyun.com/weboffice/shapes/74393062659/bb89d5dadcdce925cd2d8486fc7c617adcb21e1e?Expires=1592816675&KSSAccessKeyId=AKLT8UsQHPqzQva5fTr3vvnN1g&Signature=O4cP5IwTZgeq4pl5WYwxTwL9YRI%3D)
信号会通过电容C进入晶体管,电阻R防止输入信号短接进入接地点,电阻R2和R;提供基极偏置,电容C2使得基极保持为信号接地点,电阻R4防止输出信号通过电源短接,我们通过电容C3得到输出信号。共基极电路具有相对较低的输入阻抗,而且会提供相比共发射极电路较小的增益。
一个共基极放大器比大多数共发射极电路有更好的稳定性。这里“更好的稳定性”意味着共基极电路更不可能进入振荡状态(自身产生信号),这种振荡状态是由它自身的输入信号的放大引起的。这种良好的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共基极电路的低输入阻抗,这里需要输入信号提供很大的功率把系统驱动进入放大状态。共基极电路并不是特别敏感的电路,所以它不会轻易进入失控状态。
敏感的放大器,例如最佳偏置的共发射极电路可能会在输入和输出导线之间接收它自身的部分输出信号,这是由杂散电容导致的。这种小幅度的“信号泄漏”可以在输入端提供足够的能量引起整个电路“追到自己的尾巴”。当在一个放大器中由正向(从相位的角度来说)反馈引起放大器的振荡时,我们说这种放大器存在寄生振荡,这种振荡可能导致无线电发射机输出非经许可的频率信号,或者导致一一个无线电接收机--起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