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 趣味贩卖 # 90年代的HongKong在颓废中盛放霓虹媚态

# 趣味贩卖 # 90年代的HongKong在颓废中盛放霓虹媚态

2021-10-27 21:47:36





从此再无

愚人节


19世纪90年代,香港出现娱乐盛世。电影从文艺片到武打片,各大奖项拿到手软,横扫整个亚洲;音乐从beyond到王菲世纪巨星纷纷出现,粤动整个亚洲;明星从张国荣到张曼玉霸屏半个世纪,迷倒整个亚洲。


当时的香港文化,以一种颓废的形态盛放,高潮迭起,娱乐致死。



  01   電影 | movie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的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国外的电影届曾形容当时的香港电影市场: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这在当时看来充满批评否定以为的评价,放在现在确实是对港片的高度概括。


从独树一帜的鬼才导演到成就经典的世纪港星,无疑都是造就香港电影繁华盛世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MOVIE | 高飽和的Rainbow色彩

?

提到香港电影,一定是文艺又复古。再难以表达的情緒都可以通过高饱和的色调衬托出来。而带动这种以色彩反差,色彩对比来表达角色内心感情衬托电影基调的无疑就是将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且自成一派的王家卫了。


王家卫的拍摄风格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戈达尔那里取了不少经。无论是手摇式派发还是晃动式镜头以及高饱和特点鲜明的色调对比,都是王家卫电影的标志性特点。



MOVIE | 頹廢情緒的不含蓄表達

?

那个时期的大部分电影是弱化情节强化情绪的,情绪通常很饱满很有张力。无论是人物,还是空镜头,都有他的情绪表达在里面。用晃动的镜头表现绝望,用长镜头表现孤独和渴望,用快镜头表现紧张心理。支离破碎的叙事,孤峭寂寞的角色,回味再三的台词。都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的电影情绪处理。




  02   寫真 | picture 


90年代的香港写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在称之为港风。普遍为高饱和,低对比,色彩浓重,带有一些朦胧情绪和个人色彩的胶片写真。


相比于构图那个时代更偏向于色彩和情感,大多数照片没有明确的比例,而是主拍摄者的情绪渲染,更像是一个初学者的随手拍摄。用拼贴的的复古方式将照片的情感相互连接拼凑,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拍摄标志了。


PICTURE | 膠片和顆粒拼湊的HongKong

?


PICTURE | 寫真情緒依舊賦予色彩

?

这个时间段的写真情绪色彩很重,习惯用过于浓重的色彩和光影配合来代替构图从而表达照片的细微情绪,这很大程度上受王家卫拍摄风格所影响。



《重庆森林》现场胶片写真


《重庆森林》现场胶片写真


《重庆森林》现场胶片写真


  03   音樂 | music

在70年代之前,香港的乐坛主要以英文歌和国语歌为主导,粤语歌只是次角,这时香港的乐坛还没有成气候,只是跟着欧美和台湾的乐坛走,是一个“外来语言”统治的年代。


这时候,出现了一批以许冠杰为代表的歌手们,他们逐渐开始唱一些粤语歌,而之后的徐小凤及温拿乐队等也开始崛起。香港的乐坛开始真正成熟起来,为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从宝丽金到滚石再到英皇,张学友、黎明、陈慧娴、王菲、林忆莲、莫文蔚、卢巧音、谢霆锋等亚洲之星一一出道,将香港乐坛推向19世纪的最高潮。



MUSIC | 亞洲明日之星悄然崛起

?

从谭张称霸乐坛到梅艳芳,再到80年代的陈慧娴、李克勤无不在逐渐扩大粤语歌曲的影响力。在这之间,有一支乐队影响极其深远,那就是Beyond。



在张国荣、梅艳芳退出乐坛之后,香港乐坛突然进入了一个无巨星的时代。


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一家媒体戏谑式地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没想就此广泛传开,“四大天王”正式确立。



随后叶倩文、王菲、林忆莲陆续出道,1994年王菲歌风大变,不仅舞台造型非常前卫,歌曲也表现出很强烈的随意性。由此王菲人气更上一层楼,取代叶倩文成为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受欢迎的女歌星。


随后郑伊健、谢霆锋等亚洲新星的出现彻底将香港的娱乐圈推向顶峰,至此再无此繁盛。




写完推送,刚好4月1日


NO.29 | 2018.4.1

晚安 | 记得想我

app 设计 摄影 软文和废话




WELCOME TO VISION OF U

这个世界光怪陆离

在洪荒宇宙炸裂的光年前

我们就注定要赴这一趟不知名的远行

只是我没有行囊

我只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